第二十九章,夏北旱情成因(4/4)
二人探到狄国三路封王的三十万大军,正在赶往王庭汇合的路上!
目前纳铎直接统辖的王庭金甲骑兵二十五万已经完成集结。
三路封王除了各自留下五万兵马,驻守辖地外几乎倾巢而出!而且多带有工匠以便攻城时就地建造攻城器械。
孙大虎与尚,郭二人分析着探听到的情报,得到的结论是这次纳铎是要动真格的,不会再像以前讹点钱财就走。
最后分析决定把军报一式两份,一份秘密送往忘憂城,一份八百里加急送往夏京城!
说道八百里加急,孙大虎眉头紧皱的说到:“我前段时间送往京城的八百里加急,还没等到回信也不知道陛下是否会重视起此次夏北的旱情。”
说起这次旱情准确的应该算是“人祸加天灾”,这天灾呢还要从夏北大平原的三条河说起。
夏北地形平缓从狼山至无忧山千里平原,有三条大河纵横其间水流量极大,靠着这三河的哺育,才有了这片夏北平原!
也因三河汛期常有洪水,所以三河堤坝归工部管,任何人没有圣旨破坏堤坝者死。
每年进入六月下旬三条大河便进入了两个月的干旱期,水流量极速减少!
而人祸就得从夏京城吴偲建吴左相说起!
夏国多年来吴偲建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大肆敛财。
下面很多地方的官员都是他的朋党,夏北十三府,竟然有十府的地方官与吴偲建上下串通,想通过灾荒大肆侵吞救灾钱粮。
灾情前期竟只有滦,焦,新三州主官上奏折,请朝廷下旨赈灾,开河堤放水抗旱。
然而三地的奏折全被压在了吴偲建那里,夏帝根本不知道奏折长什么样儿!
吴偲建一党认为旱情不会很严重,就算到了三河的干旱期,后边还会降雨。
等到旱情达到一定程度,朝廷调拨钱粮赈灾他们大捞一笔,天不可能一直不下雨,只要一下雨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眼看三河旱期即将到来,朝廷还没有下旨开堤放水,滦,焦,新三州知府便想起来他们近处的狼山城总兵孙大虎!
他那里有八百里加急军报,可以越过吴偲建的内阁,直通夏帝手中。
所以就有了前边孙大虎军报越级,奏地方事务的事!
而孙大虎此时还不知自己因为此事,已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尚达走出孙大虎的大堂之前,孙大虎交给他一个小布包说道:“拿去!你的信,雍王派人捎来的!”
尚达看到有信就知道,一定是钱程给自己写的!便匆匆与孙大虎告辞出了大堂。
回到房间打开包着的竹简,迫不及待想看看钱程这家伙给自己写了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