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逛灯会,啊呸,逛青楼...(1/3)
“好。”
因着又加了两种馅料,所以他们今儿个少做了一些芝麻馅和山楂馅的汤圆,现下还没到上元节,保持现在的供应量就可以了。
他们近来倒是可以多做一些屯着,然后等上元节附近再加大供应量。
第二天的时候,田婶子他们就带着新口味的汤圆去镇上了,下午她回来时给宋小鱼细细的说了几种汤圆的售卖情况。
“今天不是加了两个口味的吗,一个花生馅的,一个肉馅的,之前的芝麻馅的和山楂馅的和前几天卖的一样好,肉馅的汤圆刚开始还没怎么有人买,但咱们不是准备了一部分熟汤圆让人免费品尝吗,尝过的都说好吃,后来慢慢的就卖的好了。花生馅的汤圆是卖的最不好的,但这个不好也是和其他三种比较来说的。虽然卖的吧有点慢,但是还是赶在最后卖完了。”
“我就根据这几种汤圆卖的好坏,买了些花生和肉,肉我买的多了一些,花生少买了一些。对了,花生我是按你交代的买的,买的是没剥壳的。”
田婶子一边说一边把手里的肉和花生放在桌子上,“不过你这做汤圆一做就是一天,这花生还有空剥吗?”
“没空。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做生意本来就惹村里的人眼红,与其让他们天天盯着咱们看,不如给他们找个事做,不光是给花生剥皮,也可以把带皮的山楂交给他们处理。到时候去村里边宣传宣传,谁想做谁做,一共就那么些活,谁先过来谁就能拿到花生和山楂。”
这个法子也是宋小鱼偶然想到的,之前山楂的处理都是他们自己来的,有点耽误时间,如果把这些杂活交给村里边的人做,他们就能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做更多的汤圆了。
现下距离上元节也没几天了,还不如抽时间多做点汤圆呢。
其实他们现下就三个人做汤圆,能提供的量不多,所以可供村里人剥皮的花生和山楂也不多,只能先到先得了。
反正她和段惟一在村里除了田婶子一家外也没有特别相熟的人,她对事不对人,也不和别人扯交情什么的,一切按规矩来,不给任何人开后门。
她这样的做法反而杜绝了一些矛盾的产生。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明儿个就是上元节了,今儿是正月十四,汤圆在这一天卖的格外好,每家都带了三大盆汤圆去镇上,结果田婶子中午就回来了。
“小鱼,你是不知道卖的有多火爆!我和你杜叔他们带了三大盆汤圆啊,结果还没到一上午就卖完了!还是准备的少了点,我估摸着只要还有汤圆,了摊!”
“还是太少了些,要不然就能挣更多银钱了。”
宋小鱼倒还挺满意的,“已经很好了的。”她已经很知足了呢,不是她不想再卖多一些,实在是没有那个精力了啊,交给别人她又不放心。
已经尽力了的。而且整个镇的购买力就那么多,他们每天的供应量也不算少了。
其实彩色汤圆做起来也不难,有心人琢磨琢磨就出来了。听田婶子说,这几日已经有人在镇上模仿了,只是他们“先尝后买”的招牌打的很成功,所以受众没有流失太多。
人们想要买彩色汤圆,一般都是来他们的摊子。
“明儿个再卖一天,就可以歇息了。”
他们已经把明天上元节要卖的汤圆做好了,就等第二天去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