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对联生意(2/2)
宋小鱼往后撤了撤,“就是这样握的,你可以试着纸上写一写。”
段惟一“嗯”了一声,他的背僵的不行,刚刚那抹柔软虽然已经离开了,但那软软的触感却深深的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久久挥散不去。
他深吸了一口气,握住鹅毛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还挺方便的,只是我用起来总觉得有些别扭,我还是习惯用毛笔。”
段惟一诚实说道。
宋小鱼也不在意,她摆摆手,“这很正常,你用惯了毛笔,以后还是用毛笔来书写吧。”而且等到以后赚了钱,她还是想让男人读书的。她知道段惟一并不是不想读,而是怕家里没银子。如果以后真的走上了科举的道路,一手好的毛笔字可是能加不少分的。
至于她做的这个鹅毛笔,还是留着她自己用吧。
现在最重要的是,她要想想怎么用鹅毛笔挣钱。
做出一批鹅毛笔来卖?好像不太现实,真正的读书人也不用这个,而在他们这个小镇上,也没有几个识文断字的女眷,所以鹅毛笔在这里是没什么市场的。
除非等到以后他们去府城、郡城乃至京城,才能把这个生意拿出来做。
鹅毛笔的生意不算太大,但如果真正做起来了,那利润也是不容小觑的,宋小鱼也怕他们的生意被别人盯上了,毕竟他们现在也没什么地位,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排除卖鹅毛笔的想法,宋小鱼陷入了沉思,那应该怎么利用鹅毛笔赚钱呢?她的视线渐渐移到她刚刚画的小猪上,作画挣钱?
现下这个时代的画还是挺贵的,就算是寻常人家墙上贴的年画也不便宜,要不他们就从便宜入手,卖简笔画?
宋小鱼细细的想了想,这还真是一条赚钱的好路子呢,现下不是快到年关了吗,到时候家中有些余钱的人家,都会买一些年画、对联回去,他们可以做这个生意啊!
薄利多销,他们把价钱定低一些,不愁卖不出去啊!
宋小鱼越想越觉得可行,她把心里的想法对段惟一说了,段惟一沉吟了一会,道,“我有一个主意,既是做年画、对联的生意,何不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呢。小鱼你不是会画画吗,我们买了红纸回来,裁好,我在上面写字,你在上面画画,这样可能会卖的更好!”
“这个点子好啊!那就这么办!我们明天就去镇上买红纸吧。”宋小鱼佩服的看了段惟一一眼,这样一结合起来,就更不愁没有人买了!
卖年画不算创新,卖对联不算创新,卖简笔画算是一个小创新,但如果把简笔画和对联一结合,那这就是一个大创新啊!
“好。”段惟一看着小鱼激动的样子,笑道。
“要尽快弄起来了,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我们要趁着这段时间把该挣的银子都挣回来!”
确定好了怎么赚钱,宋小鱼和段惟一吃完晚饭又细细的商量了一番,两人猫在东屋里烤火取暖,宋小鱼半躺在床上,手里还抱着个汤婆子,段惟一则在炭盆前坐着。
因着炭火也可以照亮,所以屋里便没点蜡烛。
“明天买了红纸回来,咱们就开始做对联吧,宜早不宜迟,这个年节过去了,可就不好挣银钱了。”
段惟一低头沉思了一会,“裁剪的话也是要费不少时间的,要不要请田婶子过来帮忙?”
“行,裁剪的活儿就交给旁人做吧,咱们俩一个写一个画,也省力一些。到时候咱们给田婶子一些工钱就是了,她一个人若是做不完的话,也能喊杜若一起来做。”宋小鱼点了点头,段惟一说的对,既要追求效率,那这些零碎的活计交给别人来做就行了。
“其他的都没什么问题了,就是这个工钱要定多少啊?”
段惟一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咱们是准备走薄利多销的路子,那这数量上面就不能少了,到时候田婶子他们应该也挺累的,先暂时定25文一天?”
“也行,就先这样定,以后如果不合适再改就是了。”
其实这个工钱已经不少了,去码头扛大包也差不多也是这个工钱的。
“那咱们明天一早就去镇上采买红纸吧,你也快上床睡觉吧。”
“好。”
冬日里白天短,黑夜长,第二天天儿还没亮时,两人就起来了。洗漱过后,宋小鱼吃了一碗段惟一煮的面条,就拿着银钱锁门出发了。
两人走到镇上时,天儿才彻底亮起来,今天有点冷,宋小鱼冻的直打哆嗦,段惟一把她怀里的汤婆子拿过来,“待会寻一处店铺给你重新灌满热水。”
“我估计卖对联的生意能挣不少银钱,到时候等开了春,看看有没有机会买头牛,这样既能犁地,而且平日里还能代步,省的你在外面受冻了。”段惟一边说边给宋小鱼理了理棉裙的领口。
“买牛可以啊,就是不知道开了春有没有牛卖。用来耕地还不错,只是这个天坐牛车的话,可能会更冷吧,如果要坐还得搭个棚子。”
“先买了再说吧。”
两人先没急着去买红纸,段惟一朝四周看了看,抱着已经冷下来的汤婆子去了一旁的包子店。其实汤婆子不太容易变凉的,只是路上比较冷,热气散的也比往常快。
宋小鱼还没反应过来,段惟一就已经走进店里了,他去了没多久就出来了,出来时手里还拿着一个纸袋子,待他走进了,宋小鱼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肉香味。
“你买了肉包子?”宋小鱼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口腔中也开始不自觉的分泌口水。
段惟一先是把汤婆子递给了她,“先抱着暖和暖和。”小鱼因为月事不调的原因,比较怕冷。而且她现下正在调理身子,更是不能受一点冷。
等到宋小鱼把汤婆子抱在了怀里,段惟一才把手里的纸包递给她,“刚出锅的,还热腾着,吃吧。”
宋小鱼接过纸包看了看,一,二,三,四,有四个肉包子呢。
“你也吃。”她把纸包往段惟一跟前凑了凑。
男人只拿了一个,“剩下的你吃吧,我不饿。”他道。
怎么能不饿?骗人。两人虽然在家里吃过饭了,但这一走就是两个小时,肚子里的那点面条早就消耗完了,怎么可能不饿?
她的食量没有段惟一大,现下都觉得腹中空空了。
宋小鱼最终还是只吃了两个,把剩下的一个连同纸袋子一起递给了段惟一。
段惟一没办法只好接了过去。
因为待会要去买红纸,为了避免油污蘸到纸上面,所以两人是吃完肉包子才进的纸铺子。
在纸铺子买了一大沓子红纸,宋小鱼和段惟一也没在镇上掺和,直接就准备回家了。他们买的红纸是质量一般的那种,毕竟从一开始两人就已经找好了定位,他们面向的人群就是普通百姓,也不宜用太好的纸。
这种纸比较便宜,买这一大沓子也没花多少银钱,宋小鱼在心里细细的算了算,扣除掉人工费,他们卖对联根本都花费不了多少本钱的。
回到家中,宋小鱼赶紧去东屋把炭盆燃起来了,两人坐在炭盆旁烤了一会火,才算缓过来。两人走的时候灶上的火没熄,段惟一去灶屋倒了两碗热茶,端去了东屋。
“小鱼,喝完热茶暖暖身子吧。”
宋小鱼接过去咕咚咕咚喝了大半碗,她擦了擦嘴,把黑瓷碗放在一旁的桌上,就要起身朝外走,“你喝完茶先把咱们买来的红纸理一理,我这去田婶子家里一趟,跟她说一说裁剪红纸的事。现在离晌午还有一个时辰左右,还能忙活一会子呢。”
“小鱼。”
宋小鱼还没出东屋的门,段惟一就叫住了她。
“怎么了?”她转过身问道。
段惟一理了理身上的棉袍,站起身。
“还是我去吧,今儿个比往日还要冷上一些,你好好在家里暖和暖和吧。”
真是体贴啊!宋小鱼微微勾了勾唇,“行,那你去吧。”
段惟一走的时候还把那两个黑瓷碗捎去了灶屋,洗刷干净后才出了院门。
他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了,回来时身后还跟着两个妇人,一个自然是田婶子,另一个是田婶子的二儿媳妇邓氏。
“婶子来了,嫂子也过来了。”
“外面冷的不行,我去给你们到碗热茶吧。”宋小鱼招呼道。
“不用不用。”田婶子听了忙摆手,“我们在家里喝了热茶过来的,咱们啥关系啊,干啥那么客气。”
“是啊是啊。”邓氏也在一旁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