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我男人身子好的很!(2/3)
他因着刚睡醒,眼睛还惺忪着,看着灶台冒着烟,怔了一下才道,“姜汤还没烧开吗?”
“早就熬好了,我已经都盛出来了。现在天热,汤凉的也比较慢,所以现在还热着呢,你快去喝吧。”
“那你这锅里煮的什么?”
“我煮的粥啊,煮的糙米粥。”
段惟一先没去管姜汤的事,他赶紧掀开木头制的锅盖,不掀不知道,一掀吓一跳!天呢,这煮的是什么,米饭吗?
“咦?”宋小鱼也凑过来看,自从把米下了锅,她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会掀开来看一看,后来就不怎么看了。想着反正还没熬好,不着急。
可是这锅里的一坨是什么,她觉得自己也没放太多米啊,而且里面的水呢,怎么都没了?
难道已经熬干了?
宋小鱼有些明白过来了,不会是糙米放的太多了吧。。。
她连忙就要往里添水,但被段惟一给拦住了,“没有烧开的水,现在不能往里加生水了,就这样吧。”
“再熬上一会就熬透了,直接当米饭来吃吧。”
宋小鱼叹了一口气,这做的都是什么呀,米饭不像米饭,稀饭不像稀饭的。她自己都没眼看。
段惟一倒是没说什么,只问她怎么想起来做饭了。
“这不是看你睡着吗,想让你多睡一会。而且你每天做饭都那么辛苦,我也想帮你分担分担。”
两个人一起站在狭小的灶房里,有一些挤,总是时不时的就碰到对方。段惟一听罢心绪有些复杂,他既觉得小鱼很关心他,心里很高兴,又觉得自己理应去照顾小鱼,不想让她碰灶上的活。
粥很快就熬好了,段惟一盛了拿着勺子准备开始盛,这么浓稠的一锅粥,也不需要再配着粗面饼子吃了,配上凉拌黄瓜,也算是一顿简单又营养的早饭了呢。
吃完早饭,两人就拿着银子去了李村长家,李村长住在西山村的中间位置,周围有挺多户人家的,住的也都比较密。
他们昨儿个已经清点过银子了,加上朝廷补助的那四十两,他们还有一百一十五两银子,也不知道够买多少亩地。
两人也不准备把这些银子全用来买地,手里总还要攥着些余钱的,到时候给男人补身子、还有修屋顶都要花钱的。
万一两人生个病啥的,也是需要银子的,还有平日里的花用啥的,吃个什么都要去镇上买,做什么都要花钱啊。
因着外面的路很是黏腻,所以两人脚上都穿着雨靴,这样回到家洗刷一下就行了,清理起来比较方便。
两人走到村长家门口,叩响了门,虽然昨儿个想着今日要早些过来,但还是来的有些晚了,也不知道村长还在不在家。
等了没多久,门就开了,是李村长亲自过来开的门,他脚上也穿着雨靴。
“是你们啊,快进来快进来。”
“这个点过来,没打搅村长吧。”段惟一一边进门,一边说道。
“这说的哪里的话,什么打扰不打扰的。”
“我是咱们西山村的村长,村民们有事,不论大事小事,来找我都是应该的。”李村长顿了顿,又问道,“你们今日来,是为着田地的事吧。”
段惟一点了点头,“正是。”
“我算着你们也该来了,这两日家中估计也收拾好了吧。”
“是的,已经都收拾妥当了。”
村长捋了捋胡须,“早买了地,也好早点种,早点种就能早点有收成啊,民以食为天,地就是我们农民的根本啊。”
他领着二人进了堂屋,这次村长身上穿的是麻子短打,估计是准备要下地干活的。宋小鱼觉得他还挺接地气的,身上没有文人的酸腐、古板。
李村长前朝也是考取了童生的红名的,虽然没考上秀才,但肚子里也是有二两墨水的。
不说别的,就说以后等大家的日子都稳定下来了,在村子里开个私塾学堂,虽然挣不了太多的钱,但也可以养活自家了。
李村长招呼他们做下,给两人倒了茶后,就开始向他们介绍村里田地的事情。
宋小鱼和段惟一通过讨论,决定买下八亩中等水田和五亩上等水田,中等水田是五两银子一亩,上等水田是八两银子一亩,这些水田加起来,就花了有八十两银子。
除此之外,两人还买了三亩的旱田,他们买的旱田属于中等田,但价钱上却没有水田贵,只花三两银子就能买上一亩,所以这三亩旱地一共花了九两银子。
两样加起来,共花了八十九两银子,差一两就满九十两了呢。地真的是值钱啊,一共也就买了十六亩地,银子却花了将近有一百两,银钱是真的不禁花啊!
两人还剩下二十六两银子,看着多,其实却有些不够用,屋顶漏雨那么严重,光修补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还有给两人调理身子要花的银钱,都要算进去,以后还是能省则省吧。
从村长家里出来,宋小鱼和段惟一先回了一趟家,换了身麻子短打,昨儿个下午,段惟一就把两人的短打给做出来了,不需要多花什么心思,能穿就行。
换好衣裳,两人就去了地里边,他们先去的是水田那里,宋小鱼手里拿着农具,头上带着草帽,身上还挂着一个水葫芦,里面装的是烧开放凉的茶水,在这方面,两人一直都挺注意的,喝生水的话还是不太卫生,万一生个病啥的,可就麻烦了。
段惟一也差不多是这个打扮,他的手上还拿着两个布巾子,这也是他昨儿个就裁好的,今儿个去地里做活,肯定要流不少汗,有个擦汗的巾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他递给宋小鱼一条,宋小鱼接过来,直接就挂在了脖子上面。到时候插秧苗的时候,什么时候流汗了,直接拿起来擦一擦就行了,很方便。
两人一路走到了水田的位置,宋小鱼昨儿个出门的时候,特意去西山村的几处田地看了看,水田在哪里她是知道的,再加上村长也是给他们具体说了位置的。
宋小鱼站在田垄前,他们买的中等田,差不多就在这个地方了,李村长刚刚说,他的地就和他们挨着,待会过来,会帮着指一指的。
而且秧苗什么的,现在再去用稻种子发也晚了,李村长人好,说今儿个先借他们一些,等以后买了秧苗再还他就是了。
宋小鱼想着今儿个先插一天的秧,明儿个早上她或者是段惟一去镇跑上一趟,买一些秧苗回来。
其实不光是他们,就连李村长家的秧苗也是买来的,没办法,现在已经是盛夏了,再泡稻种子自己发秧苗的话,就会耽误插秧了,现下多花点银钱没什么,等到以后地里有了收成,这些都是值得的。
他们到了地里没多久,李村长也过来了,他给两人指了具体的田地位置,又拿了一些秧苗给他们,“你们之前都是北地的,应该也没插过秧吧,刚开始肯定会有些慢,这些估计够你们两天插的了。”
宋小鱼和段惟一谢过李村长,拿着秧苗就下了地,买了那么多亩地呢,早插完就能早点歇下来,地里也能早点有收成。
两人对插秧都是一头雾水,宋小鱼还是两辈子加起来第一次下地呢,原主倒是常在地里忙活,但北地都是旱田,没有水田啊。所以她的脑海中没有一点关于插秧的记忆。
段惟一也是北地人,估计之前也是没下过地的,所以他们两人都是第一次插秧呢。
不过所幸插秧也不难,宋小鱼看着周围的人插秧,没多久也就会了,段惟一也是如此。
刚开始两人手上的动作还有些慢,但渐渐的也就熟练起来了,特别是宋小鱼,她手上的动作越来越快,就好像打开了任督二脉一样。
段惟一冷眼看着,小鱼的插秧速度,都快和李村长差不多了。他抿抿唇,小鱼就是厉害,做什么都可以做的很好。当然,做饭可能是个例外吧。
到晌午的时候,李村长给的那些秧苗,都已经下去了一小半了,应该是撑不到两天了,宋小鱼心里想着。
两人从地里上来,去一旁的小溪边冲了冲脚,便拿着东西准备回家了,在太阳底下插了半天的秧苗,浑身都累的不行,再加上腹中也是空空如也了,肯定是不能再干下去了。
回到家中,段位一直接就去了灶屋,他看小鱼已经饿的不行了,也是,早上也没吃饼子,虽然熬的粥很浓稠,但和米饭还是有些差距的。
他自己的肚子也发出了“咕”、“咕”的声音,一干活肚子里的饭就消耗的快,这也是没法办法的事。
宋小鱼也没去歇着,她跟在男人身后进了灶屋,准备去给他打打下手。灶屋又小又闷,两人在地里流的汗还没干,这又流了一脑袋、一脖子的汗。
段惟一有心想让宋小鱼出去,但宋小鱼却没听,她知道男人是关心她,但现在那么热,她不能让他一个人忙活。
虽然她不会做饭吧,但洗个菜、切个菜什么的,还是不成问题的,也能让段惟一轻省轻省。
吃过午饭,宋小鱼用布巾子蘸上水,把浑身上下都擦了一遍,就准备东屋里歇觉了。
她抬头看了看天色,最近这段时间天那么热,有时候木桶里的水都烫得不行,以后可以专门在桶里倒满水,放在廊下晒着,这样以后都不用烧水洗澡了,还能省柴禾呢。
段惟一也被宋小鱼叫去东屋里歇觉了,现下虽然不下雨了,但西屋里却还潮着,常在那屋里待着对身子也不好,而且因着院子里都是一个个的水洼,也没法把竹床抬出去晒一晒,现下肯定是不能睡人的。
虽然竹床也已经干了,但不再日头下面晒晒,总觉得有些不太好,太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