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琦开讲啦(1/2)
自己现在还找到了辣椒,就种在自己的屋子里,经过自己姐姐的培养已经长得不错了,恐怕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上辣椒了,想想就直流口水呀,没吃过辣椒的人绝对想不到辣椒是多么的美味,放到菜里是太鲜美了。
他那种辣跟别的辣是不同的。虽然明朝没有辣椒,但有一种辣椒的替代品,但它跟辣椒的辣味完全是不相同的,一种是火辣辣的味道,一种是有种呛人的辣味。
比起来差远了,他也涮过火锅,但是没有辣椒的情况,就好比涮火锅没了灵魂。
不过自己要先培育培育,再说出去万一培育不出来,没说出去也好收场,如果说出去没弄出来那些大臣,可有资格谈何自己了一个正看自己不顺眼了自己个不能往枪口上撞。
经筵终于重开了。
天天上奏苦谏,就差写血书的翰林学士、督察御使们弹冠相庆、欢欣鼓舞:一个不开经筵的皇帝怎么能算是好皇帝?如今满天神佛都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化,天子终于回到明君的正途上来了。
三大学士也是喜笑开颜。以前弘治皇帝可是经常开的,结果到了正德皇帝这儿,基本没开过几次,三天两头的还上朝,迟到早退不来,真是让他们愁白了头发,这次好不容易把他劝的能重开经筵。他们恨不得仰天大笑,皇上终于受到了圣人的感召,想要治国了,在他们眼中只要听他们的,就是治国不听他们的就是误国,这就是文人圈子的可怕性。
殊不知正德皇帝早就烦了他们的唠叨认为他们的那一套早就过时了,而且没什么作用,只是想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才打算开这个经筵的。
然后正德皇帝把他师傅也就是夏春秋参加经筵的消息放了出来,满朝震撼,一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这个活动是文武百官向皇上传授自己知识的,事后是向圣人传道的时候,何时会有锦衣卫的人参与了,就算武官也是很少参与的,向来只是他们文官的天下,虽然没有名条规定锦衣卫不得参加。
但自从大明太祖皇帝立国以来,就没有锦衣卫参加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和锦衣卫一起向皇帝沐浴圣人之道,那是何等的讽刺,一个个大呼。
但是皇上已经下旨,再也无法反驳了,他们只好借着这次机会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他看看,这个场所是文人的圣地,不是他们锦衣卫能够沾染的地方。
正德皇帝重开的第一场经筵,因此万众瞩目。
翰林院、督察院、詹士府,包括朝中文官们就象当初进京赶考一般,引经据典、彻夜苦熬,一篇文字斟酌了又斟酌,删减了又删减,最后写的花团锦簇、背的滚瓜烂熟,务必要一鸣惊人,让夏琦灰头土脸。给皇上和他一个下马威,让他们明白这个活动不是他们能够参与的,还是皇上老老实实沐浴圣人的教诲。
文华殿上,时辰未到已是百官云集,竟比上朝时还热闹,反正正德皇帝开了金口,今曰经筵,文武百官皆可参加,就是没事的也跑来看热闹。
今曰经筵重开,内阁三大学士也极为重视,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任同知经筵事,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户部尚文韩文、新任礼部尚书王华尽皆到场,讲官是詹士府学士杨廷和,展书官是翰林院士伦文叙。
这排场可谓空前豪华,司礼监大太监王宗亲自领着两名首领太监、八个小黄门,捧了经史子集来布设御案和讲案,一到了文华殿瞧见许多武将,把老王也吓了一跳。他侍候了四代皇上了,就没见过这么多武将跑来参加经筵的,按说这些人中只会写自已名字的武将大有人在,他们跑来凑什么热闹?
他们可别忘了,他不仅是锦衣卫的官职,还是神机营的武将,也算起来是他们武将一系的人,自从没有了战争之后,五官的地位一直受到文官的打压,今天终于能出口气了,岂不是来长长眼助助威?
还好吐一吐的数十年年来的恶气。自古文武不两立,文官认为武官只知道打打杀杀。兵者乃国之大器,好战必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