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2/3)
马文升瞧见是两位同僚好友,不禁叹道:“三位大学士去后宫向太皇太后、太后请安,商研皇上大婚的事去了,老夫在此候着等着讨主意呢,官员异地为官的旨意一下,老夫的门庭每日来发牢骚的官员络绎不绝,老夫可是实在吃不消了”。
洪钟笑道:“也不全是吧,有些穷省的官儿这回有机会去富省任职,却是欢呼雀跃呢。不过皇上这道旨意干戈动得实是不小,那些封疆大吏谁没有个亲友故旧,回原址为官彼此照拂、也是情份中事,这回迁了地方,可就没了机会了,难道把家族宗亲全搬走不成?”
工部尚书徐贯的族弟就在金陵老家为官,此次也在迁官之列,听了这话冷哼一声道:“这主意原本就有失考虑,听说是钟鼓司掌印太监刘瑾和亲军统领夏琦这二个不通政事的蠢材进的谗言,弄致如今怨声载道”。
马文升蹙了蹙白眉道:“此事虽有些莽撞,其实未必没有益处,否则内阁三位大学士也不会票拟了,如今圣旨已经下了,我们做臣子的就该一体施行才是,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徐贯见他不悦,也冷笑道:“大人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夏琦虽得圣眷却一直不能插手朝政,安知不是他想假公济私寻个富甲一方的地界儿为官?”
其实就是他舍不得他族弟离开那种在有水的地方而分到贫穷的地方,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他才是真正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就是大明,那些文臣的风骨,只有少数人还有自己的坚持,大多数人在作战官之后都忘了当时的初衷,早已被金钱利禄名声抹去了棱角。
午朝时,正德先在金殿上接见了第一批赴京的藩王使者。如今代王、晋王、鲁王、宁王四位王爷恭贺新帝登基的贺使已经进京,除了贺表那种千篇一律的东西,进贡的贺仪多是些金蟾蜍玉如意一类的吉祥物儿,虽然金贵,礼物却不甚多。唯有江西宁王,除了寻常的金珠玉器,抬上殿来的箱笼竟然足足有三十口箱子,一时满朝文武尽皆侧目。
地方的藩王漫说没有这般财势,就算江南地方富裕,藩王富可敌国,又怎么会这般愚蠢,竟敢在皇帝面前如此炫耀,也不怕犯了天子的忌讳么?众位大臣一时都有些好奇,不知道这宁王进贡的是什么礼品。
诸王进贡的贵重礼品唱仪官将都要一一唱名,晓谕百官。可是这些箱笼在礼单上却不曾公布,看起来又不象是什么贵重物品。正德坐在龙椅上,接过小太监呈上来的礼品单子,只看了几眼就忍不住眉飞色舞起来。
把诸位皇叔安排在鸿胪寺照顾妥当,我先去给太皇太后请安了。
原来宁王早就了解了他这个皇侄的本性,不许读书就喜欢闹,喜欢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所以摸准了,他的性子就送他金银玉器,反而送他了一些鞭炮花灯。
恭贺新帝登基的礼物是可以使用喜色的,但是宁王进献的灯笼没有采用大红,那一盏盏花式奇巧、五彩玲珑的灯笼,都以竹蔑纱绢制成花草虫鱼的形状,模样维妙维肖,也不知用了多少能工巧匠才制的出来这许多精致的灯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