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2/3)
这两位监军都是临时抓来应景儿的,叶御使是因三年大考之期已至,来宣府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刘公公是内宫二十四衙门中钟鼓司的掌印太监,奉旨出京采买的,结果回京途中被八百里加急快马截了回来,和叶御使一道充任监军。
他虽地位低微,却是最能时常见到皇帝的人,何参将也不敢不重视他的意见。这位刘公公在内监中职司低微,虽为监军,倒也不敢嚣张,一路之上都十分谨慎,唯恐露了怯。
方才听了叶御使的话,他心中已暗自盘算:“我们大军一至,便将乐安县拿了回来,可谓大功一件。若是挺军急进,再立一功,固然是锦上添花,可是若真如叶御使所言,万一鞑子另有伏兵使我军受挫,我未尽监军之责,岂不受圣上责斥?还是小心为上”。
想到这里,刘公公微微笑道:“何将军勇武,叶御使有谋,咱家鼠目寸光,也说不上什么见解,不过大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在敌军之下,若贸然追击敌军,万一有个闪失,反而不美。
现在郑参将、宋参将正率军自涿鹿、赤城夹攻鞑靼军队,又有游击将军齐广胜驰援二里半驿,数路大军齐下,鞑靼军队必败无疑,咱家以为谨慎一些也好”。
两位监军既然意见相似,何参将便道:“好,中军听令,命孙大忠立即收兵,驻扎于城门前严密戒备,着军中匠户及地方工匠立即修复城门,派出探马打探敌军实力及二里半、五里铺目前情形。”
夏琦听得暗暗摇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将领,明明是一面倒的大好时机,被一个书生、一个“咱家”胡说八道一番,居然就这么白白放过,实在可惜”。
还真是应了那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是县令才看到站在一旁的夏琦连忙给何参军介绍到这是本县夏琦夏举人一直以本县共存亡,还亲手击毙了鞑子手下大将哈里而且精通医术,使得我军伤亡者损失,挽救了7成以上亲手救治民众士卒达1000人,而且亲自改变了治疗外伤的方法,绝对在军中有大用。哦我明白了放心吧我会叫皇上为您请功的,说完了这句话就没有后续了。
看那个样子是很难了,县令也摇了摇头,唉,他也没有办法,虽然他是个县令,但也只是个县令,别看在县里是头把交易,但是在这三个人面前一是御史,二是将军,三是参军。自己也只能提一提罢了,看到这样的人才都不被朝廷所用,真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呀,对不起春秋,我尽力了,夏琦很是平静的说,对于这种事他早已有了解古代是一个更重视出生的地方,如果你出身不好,很难有出头之日。大人我知道年纪了放心吧,没事的,那我先回去了,唉,真是对不住了。唉,真是朝廷不公啊,豪杰无出头之日,结果全是些酒囊饭袋,立足于朝廷之上。
姐姐,我回来了,怎么样?没事了吧?没事了,你怎么回来了?那些大人我要去巡查,我回来还能干什么呀?咱们过咱们的小日子。不用管他们。
虽然嘴上这么说还是心里酸酸的,自己现在考科举是不行了,本来能平静这一场军功,以为能混个职位呢,没想到这些人,唉,看来古代也是个讲背景的地方,一没钱二没权,三没势谁看得起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主人罢了,举人说起来好听大明的举人何止千千万。
看来还得另想办法呀,唉。没事,我已经包了饺子,今年过年还没有吃饺子呢,敌人走了,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