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仲英通晓水利(3/4)
他这是在配合仲英的态度,而刻意为之。
赵煜轻点头,道:“仲将军但说无妨。”
仲英颔首,道:“南北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最初,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比如,吴王夫差,最初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
所以,他们最初的运河开凿都是以军船的大小为基准,征调百姓,对河道进行拓宽。
吴邗沟自古邗城之下起,城下掘深沟,引大江水北流,运河向北穿行于武广湖和陆阳湖之间,东北入博芝湖,继而入射阳湖,最后汇入淮水。
这等浩瀚工程,虽用了数年而成,确实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最后的收效却十分可观。
运河的末端,汇入江堰,不仅满足了调节运河水位,还可灌溉田数千倾。
不仅保证了山峰阳面水分的充足,同时还能增灌万顷良田,得到了彼时百姓的一致称赞。
另外,隋炀帝命人修建的大运河,同样也是耗费人力和物力,修建更是长达六年之久。
但是那条大运河,它不仅促进了运河贯通之处的经济发展,加快了内陆漕运的便利,减少了外海之商船,被海盗控制的风险。
更是减轻了禁军队运河沿岸州县的监管,可是为朝廷省下了不少的军事财政支出。
另外,运河的开凿改道,多事根据实际中河流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权的都城位置变化而定。
末将记得,陛下他曾经在御宴上说过,京都城虽交通便利,但若是我大宋国图再增,他尚有迁都向北之心。
这运河若是修成了,同京都以北的济水与黄河相连,岂不是为陛下迁都后的漕运与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还有,臣觉得,若是能在开凿运河的两侧末端,屯建能够人为控制的河堤大坝,更能加大我们对暴雨汛期的掌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