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手工业(1/2)
严氏城周围多山,这是秦阳一路过来的见闻,也是杜芳这位县令在本地治理多年的根本认识。
而这占据了严氏县境内七成的山地,却是有将近一半都长着翠绿的竹子。
若是不考虑经济方面的认知,秦阳大致印象里也就认为,这是国宝熊猫的主要食物。
只不过现在成为一国君王,秦阳在见到穷困潦倒的严氏城周围的翠绿竹海时,满脑子想到的,却是后世那一条条的靠竹子致富的办法。
这其中,最现成,也是最容易见效的,就是制作竹器。
曾几何时,秦阳见过在那些心灵手巧的匠人手中,简简单单的竹子到了他们手中,能够变成许许多多实用而且耐用的东西。
所以当杜芳回答秦阳,在严氏城有大量手工业者,其中更是不乏有制作竹器的匠人时。秦阳当即就把另外几个选项全部撇除,而单独把制竹器这个方法留了下来。
杜芳也是直到看到纸面上的三个字时,才知道堂堂秦王,深夜召见自己,竟然是在为严氏城区区数千户百姓的生计而费神。
只是一想到自己之前的努力,杜芳犹豫再三,却还是决定起身直言,“大王,这制作竹器增加百姓收入的办法,微臣在初到严氏城时,便已经实行过了。”
听到杜芳这么一说,秦阳却是面色微沉。
见到秦王久久不语,杜芳这才想到自己刚刚的直言有多么让秦王难堪。
毕竟堂堂秦国的大王,除了忙于国事,还在深夜里为区区严氏城的百姓想办法致富。
自己刚刚的那番言论,大有一股把秦王的想法,喷为狗拿耗子的瞎想的意思了。
一想及此,杜芳也是连忙躬身施礼,“微臣……”
只是还不等杜芳请罪,秦阳却是伸手打断了他的说话。
秦阳叹了一口气,和颜悦色的对杜芳苦笑,“确是孤王有些想当然了。”
“总觉得今日见到严氏城百姓耕地不足,穷困潦倒,孤王便想着要帮一帮他们,没想到……”
秦阳没有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知道秦王话里的意思。
一旦秦王认定制作竹器能够致富,那么到时候你是做还是不做?一旦做了,像以前一样,没有增加收入。那倒时候要不要往上报?
如果往上报,秦王的一厢情愿,就成了笑话。
可若是不报,那到时候治粟内史衙门的计吏估算严氏城的税赋,自然会把制作竹器增加了收入这一项计算进去。
那么也就意味本就穷困的严氏城,还得因为一堆卖不掉的竹器,而增加多一笔沉重的赋税。
所以杜芳刚刚宁可因此得罪秦王,丢了将来升迁的可能。也不想一味的迎合秦王,到时候把严氏城一地搞得民不聊生。
哪怕严氏城人再少,那好歹也都是秦国的百姓。
杜芳可没有那种狠到用百信的血泪,来染红自己官袍的打算。
自己的一腔热情,被现实打落了尘埃里。
这让秦阳心里多多少少总是有些不舒服。
虽然刚刚已经自嘲,认定自己是一厢情愿的作为。
不过秦阳还是觉得,制作竹器致富的办法并没有什么不妥。
想起自己来到古代后,虽然见到古人同样有不少奇思妙想,但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思路,和整体的大局观,所以这些奇思妙想往往无法转变为实用,最终落了个淹没于历史尘埃中的结局。
现在听说杜芳曾经有过用制作竹器,给严氏城老百姓增加收入的失败案例。
秦阳也禁不住好奇,为什么后世能够成功的脱贫办法,偏偏到了古代,反而失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