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小说 > 荆轲让我刺秦王 > 第四百一十五章 秦国涉齐方略

第四百一十五章 秦国涉齐方略(2/2)

目录

王翦刚开始还咳嗽警告两声,到后来发现秦阳批阅公文,根本就没有理他们,于是这讨论就越发激烈起来。

秦阳虽然几次被争吵声打断了思路,但他更在意的是这些将军们能不能拿出好的作战方案,所以也由得他们去讨论。

在这个时代,带兵打仗的本事,除了家族传承,那就是师承,除非天资实在是高,才能自己摸索。

所以很多底层升上来的将领,往往带兵数量超出实际能力太多之后,就发现自己开始指挥不了军队。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带兵打仗的经验。

带几百个兵,几千个兵,和带领上万大军的作战模式,其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所以秦阳让王翦偶尔去学校传授一些带兵的方略,其实也是存了死心,想让王翦把这半生戎马的带兵学问,传给学校的那些学生。

虽然这样做,难免让王家在军中的势力扩大。但相比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军事人才来说,让王家拥有一些军中的影响力,也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天下一统之后,更多的是需要文官治理天下。武将相对的,地位和作用会稍微往后调。再加上秦阳为了防止将领久驻一军一地,而变成军阀拥兵自重,搞出来的军队轮番调动和将领的易军任职。

这一系列措施下去,也就减少了王家架空君权的可能。至于说王家的影响力,或许就是在对外作战的会议,和军方会议上,王家一系的声音会大一些。

但这些只要后世的君王能够不昏庸,选贤任能,并且不断培养新的军事力量来抗衡,也就不会造成偏听偏信,和唯王家派系利益是从了。

会议还在争论,但基本上已经大致定性。无非就是在秦国该出动多少军队,是否要介入齐国国内的战争这两个点去讨论。

秦阳停下公文的批阅,大致听了一会儿。

“前期就按三十万大军来,齐燕两国附近刚好也差不多这个数量。”

秦阳发话,众将领命,算是为秦国要出多少兵马先定了个调子。

秦国在齐燕两国边境摆了三十万大军,先期调动这些大军也确实合适。

那么剩下一个问题,就是秦国要不要介入齐国的国内战争了。

这一点,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介入齐国内战,可以趁机要求齐国割让土地给秦国。另一派则认为,秦国不应该介入,而是卖物资给友秦的一方,让齐国内耗下去,可以极大削弱齐国的力量,比获得一点土地要强。

两派争论许久,也是互相不肯妥协,最终只能向主持会议的太尉王翦问计。

王翦这边事先和秦阳以及萧任都有过沟通,三人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扶持齐王建一系,让齐国继续内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旦秦国介入,那最终就是要求有所回报。

但不论秦国怎么要求,最终都会让齐国内部对秦国的戒心加重。

何不如就卖点资源,让齐国继续内耗。一可以增强秦国实力,二可以削弱齐国。秦国也不用因此让齐国人记恨和过分警戒,继续培养齐国人亲秦国人的思维,为秦国最终吞并齐国打好一定的基础。

毕竟现在对秦国来说,几个城几个县的土地割让,已经不足以让秦国太过看重。以秦国的体量,怎么也得至少一个郡以上的土地,才能满足大军开拔的动力。

所以,最终王翦定调子。

第一,秦国调动三十万大军,进逼燕国边境,以武力逼迫燕军退回燕国境内,否则将进攻燕国。

第二,秦国不干涉齐国内政,只负责向对秦友好的齐国友方出售包括,但不仅限于武器,盔甲,战马,粮草等等资源。

第三,一切行动,秦国官府将拥有最终解释权。

此上三点,由太尉府拟定章程,最后由秦王盖印签名,明发天下,通告诸国。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