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监视者(1/2)
打发走四名暗影,荆轲却是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本小本子,将秦王东巡的日子给记录下来,顺便把四名暗影的提议也给写下来。
这些消息必须要有所记录,以防将来朝东来那边问起,自己这边没办法应付。
虽然已经打定主意要做生意,但现在妻子和儿女还留在蓟城,荆轲必须要向朝东来做出一定的妥协,来确保妻子和儿女的人身安全。
写完了记录,荆轲又从自己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
这个本子里写的,是他今天学习那些商人,到各个工坊走动后,专门记录下来的一些产品信息。
依照那些商人的说法,秦国工坊的商品,不论到哪里都是紧俏货。所以要每天记录一下各家工坊的生产进度,以便在第一时间知道哪个工坊有货物可以出,或者什么时候能够轮到自己。
毕竟有一些商人还是喜欢带着大量的现钱到处跑。到了咸阳这里,却又担心会被偷窃,所以几乎全部都活期存在工坊不远处的咸阳钱庄里。
只要记好了出货的时间,这些商人才会去钱庄里把钱提出来,然后直接跑到出货的工坊那里大量吃进货物。
荆轲到底是半路出家的商人,对钱财看得不是太紧,所以才会被宜城县钱庄的掌事一说,就同意了将铜钱兑换成银两的做法。
虽然没有什么损失,但在老辣的商人们看来,却是冲动的做法。
所以他们宁可背着大量的铜钱到处跑,也不愿意换成小小的银币。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些异国的商人,永远也抢不过秦国外地的商人。
因为荆轲发现,那些来自秦国蜀郡等其他秦国郡县的商人,他们更加直接大胆。
他们连实物的银币都很少携带,而是直接随身揣着钱庄开出的汇票。
只要在他们当地的钱庄将钱往钱庄里一存,钱庄就会按照他们的要求,开出面额不等的汇票。
他们就可以揣着这些印有钱庄特殊图样和花纹的纸条直接跑到咸阳来进行交易,而且人家工坊也愿意接受这些汇票。
所以相比异国的商人,秦国的商人在采购上省去了许多的环节,节省了许多时间。往往因此能够更快的对工坊的货物进行抢先采购。
不过荆轲还是跟着那些商人们做了详细的记录,因为秦国的商人告诉荆轲。做好了记录,可以大致从这些记录的走势里分析出,哪个季度的哪些产品会大量出货。
如果这个商品在自己售卖的区域又很容易脱手,那么你就可以根据这些记录,提前在家里准备足够的钱财,到咸阳来进行大采购。
另外,也可以通过走势记录,大致估算出自己到咸阳之后,可以拿到的货物是什么,有多少。这样也方便自己可以给客户们提前订货,收取更多的定金加大采购量。
荆轲也是第一天知道,这从一个小本子记录的这些数据里,竟然能够分析出这么多的东西,也算是让他大开眼界。
所以一路上他也跟着那些商人们,在每个工坊门口详细的记录每个工坊的生产进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