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协议更改(上)(1/2)
宛城外,秦军军营,中军大帐。
虽然已经是立秋,但宛城接近中午的天气依然十分炎热,特别是此刻的秦军中军大帐,闷热的气息,让在场的众人都出了一身的汗。
特别是代国的使臣阿支那也,他那一身适用于代国的胡人服饰,到了宛城这里,就明显让他感到十分遭罪。
大帐里的其他人还只是感觉闷热,但阿支那也却是已经汗流浃背,甚至他自己都可以感觉到,自己的里衣已经完全湿透。
但代国和燕国此次出使秦国之前,两国私底下已经结盟,并且约好要共同进退,双方一致协力,来抵抗秦国对两国的压力。
现在秦王主动提起要更改四年前的协议,无论燕国使臣的杜钰,还是他阿支那也,此刻都无法离开。因为他们两人,不论哪方离开,都会让另外一方独自面对秦国的压力。
所以哪怕此刻已经浑身湿透,阿支那也也只能暂时忍耐。
提出更改协议,其实只是秦阳的临时兴起,本来和燕国,代国两国之间在四年前签订的协议,不过就是一些商贸的条约,另外还附加一条秦国在两国没有冒犯秦国的前提下,秦国不能再侵犯两国国土。
这几年来,秦国虽然在秦阳的一系列政策下,国家建设和民生都有向好的趋势,但还远远不够。
就像赵魏韩三国旧地,也就原来属于韩国的地方,因为被秦国吞并得早一些,所以也恢复得快一些。而最后被秦国吞并的魏国,此刻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秦国官府的大力扶持,才能够完全恢复当地的民生。
这次秦国抓住楚国粮食匮乏的时机,还有楚国大肆没收秦国商人合法收购的粮食这一条错误,突然出兵南下征讨楚国。就已经让秦国这几年来一直推行的修生养息政策受到了冲击。
至少在治粟内史萧任写给秦阳的奏折中,秦阳已经了解到,这段时间二十余万秦军南下,已经掏空了秦国这几年设立在南阳等郡的储备粮仓。
也就是现在没有什么天灾降临到秦国的头上,否则这几座仓库被掏空,势必影响到朝廷赈灾救灾的问题。
也正是有这几个郡设立的储备粮仓中的粮食,这才让秦国的这二十万大军,能够如此轻松地在这里和项燕率领的楚**队对峙,而不用为粮草的事情发愁。
当然,这几座粮仓中,有一大半粮食的量,是要多亏楚国这些年粮食出售的,毕竟赵魏韩三国旧地的民生才刚刚得以恢复,秦阳又减免了当地老百姓的税赋,当地郡县,这几年还没有多少粮食可供官府存入粮仓。
于此,秦国在不伤元气的情况下,其实已经无法再大动干戈,去对付想要干涉秦楚战争的代、燕、齐三国。
其实早在燕代两国使臣到达宛城的当天夜里,龙影衙门的探子,已经把三国暗地里相互串通,想要武力干涉秦楚战争的事情密奏给了秦阳。
刚刚杜钰拿出来的,三国国君盖章的羊皮卷,其实还有另外一卷。龙影衙门的探子查明,另一卷由齐国使臣携带,前往寿春城交给楚王熊负刍。
内容和呈递给秦国的羊皮卷差不多,只不过在楚国愿意割让土地作为赔偿后,如果秦国还是不愿意和解停战,三国就准备和楚国结盟,从四个方向出兵,帮助楚国对抗秦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