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楚人见秦王(2/2)
只有不断缩小差异点,扩大相同面,才能让秦国治下的说有百姓,都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最为具体的做法,就是秦阳专门下诏,让秦国在各地的驻军,每逢闲暇的时候,就要帮助当地的老百姓修整沟渠,修葺房屋,甚至帮孤寡开垦农田,插秧播种。
另外就是秦阳改革了朝廷的劳役征用制度,除了刑徒。各地的征用的劳役,不得超出郡县范围。例如你是南阳郡的百姓,那劳役只需要在南阳郡范围内进行,不用穿州过省,远离家园。
而且秦阳还严格规定了劳役时间,每人每年,最多免费服役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如果官府再征召或者留用,就需要付劳役钱。若征用劳役的官府不给劳役钱,百姓可以向当地的监御使衙门,或者巡察御使告状。
若征用劳役的官府财政困难,可以向老百姓打欠条,但付还劳役欠款的日子,最多不超过六个月。若六个月后官府还没有还,同样可以找上级衙门或者监御使衙门索要。
各级衙门要在第一时间结清欠款,然后追究打欠条的官员欠发劳役钱的问题。
当然,考虑到各地发展不平衡,秦阳还特意嘱咐,可以用粮食冲抵欠款。这样做,唯一的麻烦,就是限制各地地方官府,假借劳役欠款的名义,挪用需要上缴的税赋问题。
秦阳最后决定,在监御使衙门里,另外设立郡财政监督衙门,每年都要对各地衙门的税收账目进行核对。官员一经发现贪污属实,情节严重的判处绞刑,没收全部财产。情节一般的,也要判为刑徒工,并没收财产。
秦阳的这一对付贪官污吏的举措,在秦王朝消亡之后,依旧被历代王朝的君王奉为圭臬,用于治理各个王朝的贪污问题。
面对秦阳的疑问,马三老实的回答道:“回大王的话,这些话其实是马县令出狱后,向小的提起的。”
“原来如此!”秦阳心中略微有些失落,但很快又振作起来,对马三说道:“不过马县令说得没错,寡人虽然是秦国人,是秦国的国君。”
“但寡人更加认同自己,和九州各国的百姓一样,都是炎黄子孙,诸夏后裔。”
秦阳亲自上前,扶起跪在了望台上的马三,盯着他说道:“寡人,是秦国的君王。你马三,是楚国的狱卒。但我们同样是一个祖先,是一个民族,我们是分隔异地的同胞。”
听到秦阳这样说,马三明显愣了一下。他怎么也想不到,堂堂秦王,竟然自认和他一个小小的楚国狱卒是同一个民族,是同胞,这让马三心里尤为感动。
他挣脱了秦阳的双手,后退两步,重新跪伏下来道:“马三愿意为我王,劝降关隘中的守军。”
秦阳看了一眼那座关隘。其实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攻打,这座关隘其实已经被秦军占领得差不多了,但面对马三的认同,秦阳还是答应让马三去试试。
他再次扶起马三,对马三说道:“凡事量力而为,如果事不可行就切记不要勉强,毕竟这是在战场,刀兵凶险。”
马三慨然应诺,秦阳特意指派了一堆骑兵,护送马三返回城内劝说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