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起火(1/4)
作为成县的县令,马季堂无疑是合格的一位父母官。
在郑文看来,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县令,除了为人刻板一些,固执一些外,其实算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县令。
成县成为秦国的国土不过六年时间。在这六年里,加上马季堂,郑文一共跟过三任县令。
前两任县令,是军队里立了足够功勋的武将临时担任,对县内事情基本属于撒手掌柜的态度,一切由本地的县尉等人负责治理,总共不过两年多时间。后来秦国和楚国长年累月的作战,这两任县令,就先后战死在和楚国的战争中。
马季堂是成县县令空缺了足有四个多月后,朝廷才空降到成县百姓头上的父母官。有别于前两任县令武将出身,马季堂却是在朝廷担任了三年议郎之后,才下放到成县的。
秦国自从秦王开始改革,朝廷里的郎官在观政后,就会被下放到县里担任几年县令,如果治县成绩能够连续三年评优,就有机会往上升迁。
所以马季堂在来到成县后,一改前两任县令对县里的事情放任自流的态度。十分积极的对成县的各种问题进行治理。
对成县因为战争原因抛荒的土地进行重新开垦划分,招募流民进行耕作。
同时,由于秦楚两国恢复商贸,马县令也开始在成县大力整顿县里的治安和卫生环境,废除一些朝廷已经命令取消的苛捐杂税,吸引两国商人到县城落脚歇息。让成县的老百姓在两国的商贸中沾光。
可也正是由于马县令的太过积极和较真,才会让他在得知秦国商人收购回来的粮食被楚国边境关隘扣押没收时,竟然动了想要和楚国的关隘守将讨个说法,要回粮食的心思。
好在,见识到楚军的蛮横和无礼后,这位年轻的县令终于改变了他的想法,愿意听从众人的意见,返回成县从长计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