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奏对(2/2)
秦阳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孙四喜,然后对白俊嘱咐道:“一会儿朝臣问起草原部族来犯的情况,你有一点要记住,不要告诉他们,其中两支部落是被蒙恬劫掠之后跑到东胡去的。”
“那卑职该如何说?”白俊疑惑地看向秦阳。
“你只要跟朝臣说,这些部族联军,都是冬天没东西吃,想要过来劫掠秦国的就好。”
孙四喜察觉到秦阳看向他的眼神,顿时福至心灵,脱口而出。
“嗯!照着你们首座的说法去说就行。”秦阳肯定的点了点头。
虽然白俊不知道秦王为什么要这样说,但对他来说,不管秦王还孙首座的吩咐,自己只要老实照着做就是了。反正不论怎么说,那些胡人都确实是犯边了,他传回消息的奖赏肯定不会少。
有了刚刚的嘱咐,秦阳自己也是松了一口气。自己让蒙恬经常在草原四处打草谷,抓奴隶的事情,朝廷里总有一些议论和反对的声音。只是碍于秦阳的强硬,才一直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反对。
可现在,明确有两支被劫掠过的部落参加了南下的草原联军,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蒙恬的打草谷政策。秦阳虽然不怕那些朝臣的反对,可他也实在是懒得去为这些事情浪费时间。
还不如主动掐灭火苗,让消息变得更纯粹些,更有利于秦国上下一心去解决这件事情,而不是一味给秦阳呈递一些不知所谓的劝阻奏章。
在秦阳看来,现在水泥产量能够有那么多,让秦国铺设驰道的工作一直没有落下。究其原因,就是有蒙恬隔三差五送过来的战利品在帮秦国以极低的成本进行石头的开采,和水泥的烧制。
就在去年的十一月,秦阳听到赵楚楚说起小河村有人给她来信,说小河村的空气变得不太好之后,秦阳就让治粟内史衙门,把水泥作坊往西北方向迁移了近两百多里地。
那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最主要是没有人烟,很适合水泥窑烧制水泥。
随行的,还有两千多来自北方草原的刑徒工,他们是这一批次的廉价水泥工人。
秦阳喝了一盏茶的功夫,太尉王翦,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才由内侍带进了理政殿。
今年咸阳开始下雪之后,秦阳就下令,在外朝办公的三公,允许他们在宫中乘坐小马车。
一来是对三公身份的一种抬高,二来是考虑到除了冯劫之外,王翦和王绾都已经是老年人,宫中用青石铺就的路面,在下雪之后就难免湿滑,对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还是有些行走不便的。
三位秦国重臣刚各自落座,萧任等九卿,和几位留在咸阳的将军就陆续到来。原本还算宽敞地内殿,就难免显得拥挤了些。
秦阳示意田安乐,把理政殿内殿与外殿之间的那块门帘收起来,让殿内空气流通好一些。
“白俊,你到寡人这里来。”
秦阳看见让出座位,已经快要站到外殿去的白俊,朝他挥挥手,示意他和田安乐一样,站在他桌案的旁边。
群臣这才注意到,有一个穿着龙影衙门制式服装的少年,也在这理政殿中站着。
在秦阳鼓励地眼神下,白俊小心翼翼地从坐满了朝臣的殿中穿过,走到了秦阳桌案的左手边。隔着秦阳长长的桌案,和另一边的田安乐对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