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丞相内阁制(2/3)
至于御史大夫冯劫,秦阳只是拿过来平衡朝堂文官势力的存在。让一个将军做御史大夫已经是秦阳的底线,再提拔他当丞相,只怕朝堂上的一众文官非得炸窝了不可。
秦阳虽然可以以自己的威严压服百官,但如非迫不得已,他还是不想这样去做。毕竟,治理天下还得靠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为秦王和百官搞得如同生死大敌,时间一长,就会造成朝堂不稳,国家动荡。
历史上,隋炀帝就是以为自己能够威压百官,想要凭着自己权威解除满朝堂关陇贵族对皇权的威胁。最终却落了个江山崩塌,被人缢死的下场。
秦阳既然有那么多王朝历史作为自己施政的对比,自然知道自己应该去避免这个坑。
冯劫不能上位,其他九卿官员,要么没有成为一国丞相的能力,要么没有足够的履历。秦阳手里拿着百官的履历,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依然没能够挑出满意的丞相继任者。
难不成要挽留隗林?
秦阳心里否定。外甥的所作所为,隗林怎么可能一点不知道?既然知道了,却依旧选择替张贺父子隐瞒这种令人发指的残忍行为,秦阳只是让他上书辞官,而不是赐他一杯毒酒,就已经是考虑了隗林为大秦社稷做过不少贡献的原因了。
没有另一个丞相来制衡,单独一个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必然大权独揽,进而影响君王的权威,这是任何君王都不允许出现的场面。历史上,多少君王被权臣架空,成了一个傀儡,最终王朝被替代。
但如果把另一个丞相一起拿掉,势必将会造成君王的工作压力加大,许多大权独揽的君王,最后都不得长寿,其中一个原因,大概就是积劳成疾。
秦阳再世为人,可不想那么早死,他还有许多想法,要在这片土地上实施。哪怕有一天干不动了,他最多也就是退位当个太上皇,携手相伴一生的妻子到处走走看看,岂不是很美好。
既然想不好另一个丞相的人选,那就另外想办法平衡丞相的权力。
想来想去,秦阳就想到了明朝的内阁制。
但内阁一样有不少毛病,秦阳觉得可以拿着内阁的框架,做些调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