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联姻与贸易(中)(2/2)
“是的,外臣想问,秦楚两国贸易的具体货物,是否有所限制?例如武器,战马或者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
原来这老头是打的这样的主意,秦阳心想。
楚国虽然地广,物产丰富,可偏偏矿产稀少。楚军至今的武器装备,还是以青铜为主,铁制兵器十分稀少。
至于战马,更是在秦国占领了巴蜀地区之后,让楚国缺少了主要的战马来源。
失了巴蜀地区的战马来源,楚军就一直是靠着赵魏韩三国购买战马。齐国因为和楚国一直有梁子,两国边境经常有摩擦。所以齐国一直都是禁止燕国将战马贩卖到楚国的地界上去。
现在秦国攻占了赵、魏、韩三国,让楚国连最后一条向北方购买战马的路径都被秦国阻断,所以现在楚军军军中,更多的是步兵。
战马的稀缺,不只让楚国没有成建制的骑兵,甚至连以前的车兵,都因为缺少战马,而不得不改成步兵。
屈英显然知道楚军目前的窘况,所以听到秦阳愿意恢复两国的贸易,屈英就大着胆子,想要让借机让秦王答应让楚国购买战马,哪怕因此要给秦国交上一大笔过路费,也好过让楚军变成纯步兵要强。
秦阳把手指放在桌案上轻轻地敲击着,这是他思考问题的一种习惯。原来的秦王嬴政并没有这样的小动作,可秦阳决心代替秦王之后,就慢慢把这些习惯融入到众人眼前,让经常和他接触的人把这些来自于秦阳的习惯也慢慢看成是秦王的习惯。
很显然,交易战马和兵器给楚国,势必让楚国变得更加强大和难以对付,可秦阳现在同样看中楚国丰富的物产。
秦国经过连年大战,虽然吞并了赵魏韩三国,可这些地方久经战乱,许多天地都抛了荒,想要恢复生产,没有几年的光阴恐怕很困难。
秦国现在之所以停下战争的脚步,就是因为需要把秦国故地生产的粮食,更多的输送到这些新占领的土地上去。
只有稳定了当地的民心,这些地方的百姓才不会因为饥饿和动荡不安,而变成流寇或者反秦势力。
如果和楚国进行交易,就可以大量输入楚国的粮食,让秦国新旧土地上的百姓拥有充足的粮食,民心自然能够得到稳定,秦国也才能更好的统治赵魏韩三国的旧地,也因此可以缩短秦国治理这些地方和进行改革的时间。
只是因此,却要让楚国武装出更多的士兵,变得更加的难对付。
“启禀大王,治粟内史萧任到。”
就在这时,去而复返的田安乐进了理政殿,对秦阳禀告道。
“宣他进来。”
秦阳停止了思考,看了一眼因为听见萧任到来而皱眉头的屈英。
很显然,这位楚国使臣刚刚是想趁着秦阳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让秦阳在思考不足的情况下,把武器和战马的交易事项给敲定下来。
所以在听到萧任到来的时候,屈英显然对这位不速之客感到不喜。
秦阳在心里计较了一番屈英的想法。
然后看着萧任随着田安乐进到内殿里来,还未来得及向秦阳行礼,秦阳就迫不及待地说道:“行了,免礼了。萧卿坐下吧,寡人和屈大夫正聊起两国恢复贸易的事情,正好你来了,寡人想听听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