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远亲不如近邻7(2/3)
“我想出国留学……”终于有了答案,说完这几个字之后孙佳慧再次把头低了下去,仿佛做了坏事。
“嗯,要是能得到足额奖学金,留学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有很多朋友都在国外居住过,多少了解点那边的情况,留学容易,但想在当地工作,光靠刻苦学习还不一定管用。那边的单位大多是私人老板,他们更看重员工的综合能力,比如社交、自制力、对专业的理解、dú • lì思考等等。你的自制力很强,dú • lì思考应该也不错,专业什么的目前还看不出来,但社交太弱了。要是想让成功的希望再多几分,就得想办法把这个短板补上,对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古人说的确实有道理。洪涛仔细想了想,自己初三的时候在干嘛呢?好像除了打架、看包夜电影、凑钱买演唱会票和往女孩子身边凑之外,啥正经事儿也没干,更没认真负责的想过有关将来的问题。
但眼前这个刚上初三的小女孩居然就想到了出国留学,抛开社会环境影响之外,她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更多还是对自身条件总结之后得出的理性选择,且选得非常合适。
在这个问题上洪涛自认很有发言权,因为某辈子里也出国留学过,毕业之后还在国外住了很长时间,相对了解具体状况和细节,可以给出比较靠谱的建议。
“社交?”佳慧再次抬起头,眼眸中的灵动变成了迷茫。
很显然,她对社交这个词理解的不够深刻也不够全面,更没啥体验。这么多年了,洪涛印象中就没见过她的同学,也很少见她和同学出去玩,上学、放学好像就是每天的时刻表。
“嗯,社交,从字面上讲就是在社会中与其他个体的交往。举个例子,你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你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如何?你和长辈的关系如何?你和同辈的关系如何?假如这种能力强,等你走上社会之后助力就多,反之则少。社会不以考试成绩为评判尺度,一个人能否成功因素很多,其中人际关系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个道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成立的,对于你的将来而言恐怕比重还要更大。假设一下啊,如果你真的出国留学了,在身边出现的基本都是陌生人,语言、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完全不一样的陌生人。你觉得他们会来主动了解你、适应你、将就你吗?”
只要肯说话,洪涛就有办法让谈话继续下去。这次也同样成功,孙佳慧已经不再低头认罪了,听得很认真,同时大脑也正在高速运转,这一切都通过眼眸反映了出来。
“……”这次虽然没说话,但用力摇头也算一种积极的回应。
“没错,你是客人,出国留学就是去别人家做客,自然不能让主人迁就,想站住脚就得主动去了解别人、适应别人、将就别人,快速的融入进去才成。看看你堂姐,她成绩远不如你,智商更完蛋,考高中的时候光几何一门课就差点把叔我累死,结果依旧没啥起色。但她的社交能力比你强很多,远的不说,就说我这个院子里的租客吧,从老到小就没一个和她不熟的。先不用管大家心里咋想,至少在表面上有说有笑对吧?假如现在有个招工名额,你猜有多少人会投你堂姐的票,又会有多少人投你的票?以我的判断,你堂姐得票数肯定比你多,不是大家觉得你不够优秀,而是很多人根本就想不起来你,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你,甚至一句话都没说过,人家凭什么投你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