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离开(2/2)
待到吕不鸣的身影消失在院外,梅念笙从一侧走了过来。
“梅兄弟,就这样了吗?”
“就这样吧!这一切也是如雪的意思。”梅念笙情绪也有些低沉。“风大哥,你说荒谬吧!此时我竟有个荒唐的想法,如果吕不鸣裹胁着如雪私奔,我反而乐见其成。”
“这可有损于你们梅家的家风清舆。你还是我认识的铁骨墨萼吗?”
“为人父母的谁不想自己的儿女生活幸福。想着如雪此生长伴青灯黄卷,我怎不心痛。只是如雪的性子犟的很,而且她还…”
说道这里,梅念笙长叹了一口气。
风清扬一时也是默然。
吕不鸣漫无目地的走着。不自觉竟来到了他前日的藏身之所。坐在半山腰的草地上,心情与昨日绝然不同。
他头脑中一时间思绪万千,一时间空无一物。就这样静静地坐在草地上。
直到夜幕降临,方才长吐了一口浊气,站起身来,揉揉酸麻的四肢,向山庄走去。
他似乎想通了什么,又似是什么都没有想通。
只是明确了一件事。
“有缘无分”这四个字,是如此苦涩!
回到山庄,吕不鸣才发现,莫大一早已经离开了。
而王易也准备明日带着赤珠回江南了。还力邀宝林大师到苏州一行。
天宁禅寺已毁,而且宝藏的担子也没有了。宝林大师也动了游兴,在有生之年四处走动走动,看一看这世间的风景。便欣然同意了。
吕不鸣提振精神,与风清扬交换过意见,也决定明日一早离开香浮山庄,回华山。
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大早,吕不鸣便收拾停当,和风清扬等人告别了梅念笙,无限感慨的离开了香浮山庄。
在山口大道上,又与王易父女、宝林大师拱手告别。他与风清扬要从小路向荆门州方向行去;而王易父女,宝林大师要走大道到江陵城坐船。
离别时,赤珠突得喊道,吕不鸣你还欠我两个愿望。咱们江湖中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闹得吕不鸣一阵苦笑。
气得王易脸色铁青。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众人分别后,各自返程。空中一只飞羽,独独北飞。
此时,玉英庵中。观音像前。一名女尼盘膝打坐,口中喃喃,低诵经文。突得声停不语,两行珠泪嗦嗦而下。良久,方才从袖中取出帕子,掀开面纱,拭去眼泪。却见清秀的面庞上,几道纵横的伤疤,破坏了原本美丽的面容。
“观世音菩萨。弟子孝慈,诚心祷祝!祈愿老父身体康健,长命百岁。祈愿他此去一帆风顺,鹏程万里!阿弥陀佛!”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不一刻,室内又响起孝慈越发平和的诵经声。
沿着来时小路,吕不鸣与风清扬一路信马由缰,一口气跑出了二十余里,眼见得过了眼前这片密松林,再行两三里,便到了来时歇脚的山神庙。
这时,远方传来一阵悠然的琴声。
古琴铮铮,其鸣悦耳;琴曲柔婉,忧思曲折。眼前虽不见弹琴之人,琴声却似近在耳边。
吕不鸣沉心静听,却发现琴声似是从四面八方传来,想要循声而寻,一时间却判别不了琴声的来处。陡然色变。“风师叔,弹琴之人很不简单,怕是江湖绝顶人物。”
“老夫隐世多年,没有想到,江湖中出了这许多高手。这人是谁?老夫竟无半点印象。真是有趣!不鸣,你是懂琴的,这琴曲老夫不熟。”
“此人弹奏的是《汉宫秋月》。指法变换似是有些不协,怕是对此曲也是不甚熟悉。”吕不鸣精研古琴经年,这点耳力还是有的。
“荒山野岭,青天白日,弹此哀怨之曲。古怪的很。老夫先去看看。”风清扬皱眉沉声道。“你自已也要小心!”
说着,风清扬身形一闪,人已经下马跃至两丈开外,径直向左侧山峰而去。
眼见得风清扬去得远了。吕不鸣带马沿着山中小径,缓缓而行,暗自警惕。
行了有半柱香的功夫,正值一段长长的下坡道。青鬃马的速度不由自主的快了起来。
吕不鸣正要按下马速,这时两边草丛一晃,坡道上一根绊马索忽得崩紧。好在马匹神俊,疾速之中,一声长嘶,人立而起,两只后蹄“蹬蹬”前行了两步,稳住了身形。吕不鸣反应也快,及时勒住缰绳,两腿用力夹住马身,方才没有摔下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