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赴日考察(2/3)
赵和张之洞交接时,张之洞是对黎元洪大加赞扬,赵便对黎元洪特别关注。很快发现黎元洪确实德才兼备,和张彪远不在一个档次上,就有了重用黎元洪,用黎元洪取代张彪之意。
黎元洪得知此事后,急忙找新任总督力辞。
他真诚的对新任总督说,张之洞张大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他前脚刚离开,因重用自己而去撤换他的崇信之人,会陷自己于不义,以后没法与恩公见面。还对赵承诺,无论需要办什么事,尽可以吩咐他,他也一定会全力以赴。
另一方面,则把此事透露给张彪,让他速筹办法。
张彪急派自己的丫夫人去京找张之洞,张之洞给赵来信,委托关照张彪,从而使张彪保住了官位。
自此以后,张彪真正认识到,自己这些年来,对黎元洪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和黎元洪彻底改变了关系。每次宴客,必请黎元洪,黎元洪不到,决不开席。在别的场合,也都对黎元洪足够的尊重,和过去相比判若两人。后来,黎元洪和张彪,这两个人品、性格、为人处事天壤之别的两个人,竟成了好朋友,不能不让人称奇。
张彪是死忠于清廷的。
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三日,张彪病危,在临终前十来分钟,回光返照,显得格外清醒。清逊帝溥仪闻讯急忙赶来看望,使他垂死的身躯激动起来。
他虽然口不能言,并且已经无力举手表示致敬,面部悲哀的表情依稀可见,只能微微作一下告别状的姿态;但是他的眼睛目光灼灼地向着这位昔日的主公,死死地盯着他终身维护的清朝末代皇帝,一直到断气。
溥仪为痛念这位清朝的忠臣遗老,挥泪不已。成殓之际,溥仪亲书“心如金石”匾额,又赐陀罗经被,为他送行。
黎元洪虽然未见到他最后一面,但在祭奠时也嚎啕大哭,表现得异常地悲哀、异常地人情世故。经张彪家眷苦苦相劝,才依依不舍地含泪登车而去。
当然,这为后话。
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黎元洪如此的待人,也为自己经营出了特别好的人际关系。
张之洞是个着书立说之人,一**四年四月,他的着作《劝学篇》问世。
张之洞的《劝学篇》,一**八年刊行。是阐述“中体西用”,宣传洋务思想的代表作,共二十四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