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94章 僵局

第94章 僵局(3/3)

目录

其实这种说法还是值得探讨的。那时还是帝制时代,像袁世凯这样的传统政治家,是要注意维护自己的政治信誉和政治形象的。事情被闹到了这个份上,相信袁世凯不高兴也在是很正常的。

军方的态度,对袁世凯不能不形成压力。

而此后的政局发展,还真是沿着段祺瑞、黄兴规范的五项原则进行。

但是,这也为这个国家一个不好的政治生态埋下祸根。就是军人干政,枪杆子说了算。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理走遍天下,但在**制度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制度下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谁权大谁说了算。

军人干政造成了另一种**,谁有实力谁说了算。这和民主共和肯定是背道而驰。

见到南北议和陷入僵局,列强纷纷站出来力挺袁世凯。

英国外交大臣葛雷声言:“我们对于袁世凯极为尊敬,并怀有极其友好的情感。我们愿意在中国看一个十分强大的政.府,……这样一个政.府,将从我们得到我们所能给予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法国使臣和英国相呼应,到处宣传,希望袁世凯能成为中国的“真主人”,宣杨“袁世凯殊有统一全局之力量”,“于皇室及民间,皆能保其良好之感情,或者彼渐超然于此二者之上,而为将来中国之真主人乎?此则吾外人之大幸也”!

列强为什么会如此不遗余力的支持袁世凯呢。有研究表明,和英国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有很大的关系。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几千年前所未有的变局:

与历次农民起义完全不同的是,它不是改朝换代。起义者不仅要推翻满族统治者建立的清王朝,而且要求皇帝退位,建立共和政体,完成社会制度的政治变革。

巨变震惊世界,欧美各报的记者纷纷投入到对这场变革的报道之中,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表现了他们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描摹。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他作为记者,不但实时报道了中国的革命,而且以亲历者和参与者的身份,成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袁世凯所依赖的外国人之一。

莫理循认为辛亥革命不是针对外国人的排外运动,反对那些对中国内战血腥场面的报道。

有人认为莫理循是清帝逊位的主要支持者,可能还是策划者。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蔡廷干向莫理循透露了,他与刘承恩到南方谈判的内容和袁世凯的动向,使英国掌握了其中的内幕。蔡廷干还说过,莫理循安排了唐绍仪赴上海谈判时的住处。

莫理循在南北议和中支持袁世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涉及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与列强和在华外国人的关系时,他是个绕不开的人物。

因为他是外国人,在列强看来,他的发声能客观公正,更值得信任。虽然他在南北议和时期的作用,和他对袁世凯支持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值得探讨。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