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被任命为北大校长(3/4)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半年后,因发生“张勋复辟”的政治危机,黎元洪下野,蔡元培曾随之宣布辞职。只是,在复辟闹剧流产后,蔡元培于当月重返了北大。
北京大学源远流长。
早在1862年,清政.府便在总理衙门设立了京师同文馆。同文馆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也是北京大学的雏形。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芬在给清政府的《请推广学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1898年初,随着变法维新运动日益发展,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师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各府县立中小学及专门学。”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
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zhèng • biàn,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8月3日,清政府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
1902年12月,清政府委任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举办开学典礼。根据学制,不同程度的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
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
1904年,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改为总理学务大臣,负责统辖全国学务,并另设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宜。京师大学堂统辖全国教育的职能因此分离,成为单纯的高等学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