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读书启蒙(4/4)
蔡元培少年时候在叔父的指导下接触了不少古代的史书和其他名着,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宋代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俞正燮的《癸巳类稿》与《癸巳存稿》、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等。这个已经相当于是拓展知识面、扩展阅读了。这种家教式的教育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里也很常见,古代的教育制度不像现代教育这样,有着分数和文凭的要求以及细化的分科,所以,初中级的教育功能完全可以在有文化氛围的家庭中实现。
六叔父既是长辈又是老师,蔡元培对他很恭敬。这位六叔有抽鸦片的嗜好,有一天夜里,他与蔡元培一边聊天谈学问,一边抽着鸦片烟,不知不觉在烟榻上睡着了。蔡元培侍立在旁,并不敢稍懈,直等叔父一觉睡醒后,发现蔡元培还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连忙叫他回去,蔡元培这才退了出去。这种奉敬师长的感情,完全是发自蔡元培内心的,也就如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程门立雪”。
尊师重教,这本就是一个出类拔萃之人应该具有的品质。?
但是,现在的人们恐怕很难知道,科举是一条何等艰难的路。能走通的,不是百里挑一,而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
所谓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其家人也将因此而时来运转。但是,对大多数人,是没有这种幸运的,有的很可能是个人的一生及其家庭的不幸。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果读书把人读成为废人,岂不可悲!
而另一方面,古代的学问大家,很多却是科举的失败者。
除了作弊,能在科举之路得尝所愿,书肯定是读得好的,但决非是书读得好就能高中,很重要的还需靠运气。
蔡元培运气还是不错的,只是,并非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