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与谁为盟(4/4)
与其争天下之道统?
争华夏之传承?
北地脱离宋国已百年,宋国又如何与其相争?
也许,与赵权的香火之情,还是得留上一些!
……
随着大权国传檄四方的立国诏书,中原各个汉万户势力,开始出现游疑之态。
加入大权国,为恢复华夏道统而共同努力,让中原重归汉家统治。或是依然奉异族为主,为之征战,再图谋天下,沿袭百多年来的中原统治现状。
哪一种情况,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之中,原本似乎已经被忽必烈捏成一块铁板的中原,开始出现了松动。
保州张柔、真定史天泽、东平严忠嗣,依然坚定地支持着忽必烈;河东部分势力开始处于观望态势;燕京却突然选择了和林。
蠢蠢欲动,伺机准备自立的则是益都的李璮。
青海在大权国西北野战军的号召之下,有不少势力公然支持大权国。
正当新生的大权国,开始在全境内进行总动员,准备全军备战之时,后方却突然出了问题。
这些年,南高丽的工商业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数家依附于高丽王族与崔氏的粮商,凭着他们独特的身份与权势,掌控着南高丽绝大多数的粮食贸易,势力因此急速膨胀。
在南京府长期的经济封锁与压制之下,南高丽的粮价始终被稳定地控制在一个很低的价位之下。
如此,普通百姓的温饱起码可以得到保证。
真正因为低粮价受损的,是拥有大批田地的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