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孙承宗的功与过(2/3)
即便这个部队很少也很小,但在层层壁垒之下,做短促出击,不至于完全被动是可行的吧。
同时,孙承宗的政策,真正耗干了大明的财政使得财政崩溃。
当年天启及盛时候,大明的户部财政收入,也不过是三百三十万两,这其中还有接近百万的白条。但筑造一个大凌河堡左右卫,竟然就用了一百五十万,而后来还有四十七堡,数百军台,加上袁崇焕的锦州兴城,绥中,更是一个无底洞。同时,孙承宗主持的关宁铁骑,从四万,直接扩张到了十五万,那又消耗了一百万。
所以,去年袁崇焕管崇祯要四百万理直气壮,不能不说是孙承宗的政策遗毒。
赵兴没有怀疑这个老人的操守,没有怀疑他的贪墨,但他不能不怀疑这其中孙承宗属下的贪墨,比如就在眼前的祖大寿,他凭借什么养了四千亲兵?还有那个孙承宗的爱将,战死的马世龙,他用什么养的一万亲兵,结果却一无是处。
他孙承宗这个政策,直接在当年,就消耗了大明五百五十万两白银。
这样直接让大明财政崩溃的后果先不说,而是这直接导致了大明生出了一个对底层百姓的沉重负担——辽饷的增加。最终增加到了七百七十万。而在这个大明实际的南北对立的时候,几乎全部都在天灾人祸的北方出,这也变相的造成了北方的农民的破产,成为了流民,走投无路的流民最终形成了大起义,最终彻底的将大明葬送。
要说好心办坏事的第一人,孙承宗绝对位居榜首。
记住,孙承宗不是祸国,是好心办了坏事,他不是真正的大明第一罪人。
歉意的再看孙承宗,孙承宗长叹一声,却伸手道:“见贤,你继续说。”
赵兴就给孙承宗施礼,当面驳斥德高望重的孙承宗,赵兴是不该的,但现在不是朝堂,是军帐,在座的,都是武将,赵兴对辽西的军事政策的不同意,在这里最恰当。为了自己穿越来的任务,自己的良心,为了减轻自己四处搜刮银子填辽西那个无底洞的压力,他不得不说,不说不快
“这次战争结束,放眼朝堂,能继续挑起冀辽督师这个担子的,只能是孙师傅了,所以小子无状,只能在这里力谏孙师傅,改变一下您的筑磊政策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