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2/2)
想当初他也是累死累活高考出来的,学习上就算你是天王老子都得下苦功夫才行。
孩子们又高兴又苦逼,高兴得是每天都有新故事听,苦逼的是学不会得抄写字。
倒是门口免费蹭故事听的大人们乐呵无比,果然还是长大好啊,听了故事还不用写作用,他们这代真是走了狗屎运!
于是傍晚孩子们在家努力学习时,这群蹭了课的家长们就开始在村里吹牛逼。
“哎,你们几个今天去听邵童生的课了吗?”
这简直是明摆着问,“当然没有!地里干活呢。”
“哎呀呀,那可真可惜,今天邵童生给孩子们讲了《仓颉造字》的故事,可好听了,俺活这么大才知道那字竟然是人自己造出来的,俺以前还以为是生来就有的嘞。”
“啥?不是教孩子启蒙认字吗?咋还讲故事了?”
没去蹭课的村民瞬间后悔得要死。之前他们也听过邵卿讲故事,那真叫一个精彩绝伦,他们听过八百遍的老传说到了邵卿嘴里,就是另一番跌宕起伏的剧情。
本来还在感叹可惜邵童生要在学堂上课不能讲故事了,没想到学堂有故事听!
“那可不,邵童生说学习讲究个啥乐趣教育,听了故事更利于加深记忆。具体啥啥的我也记不住,反正就是有故事听,没啥之乎者也听不懂的东西,那几个字我都学会了……”
蹭过课的家长们挺起胸膛别提多得意了,那种我懂你不懂,我给你科普的感觉不要太爽。
其他没去的村民真是羡慕透了,纷纷决定明天也要去。
村里没娱乐,八卦也就那么多,听故事啊,那相当于镇上茶楼听书了,多稀罕有意思。
路上碰见邵卿时,村民们招呼得更加热络了。
乖乖,这邵童生可了不得,又会学问又会说故事,最重要还平易近人,这般有学问又好脾气的娃娃必须得考上状元,将来才能当官惠顾百姓。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邵童生讲故事好听,打好关系方便去蹭课。
邵卿态度和蔼跟大家周旋。
苏姥爷就羡慕死了。
他可是最爱炫耀和巴结的人,哪怕到了这村里,哪怕他已经上了年纪,他也必须是人群中最亮的那个崽,走起路来得大摇大摆!
苏姥爷羡慕得眼睛发红,回头就把邵卿拉到屋里谈话,
“外孙儿啊,你看这才几天你就瘦了,姥爷可心疼了,你姥姥也担心哦~再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哦……这样吧,明天姥爷去上一堂课,你好好在家休息一天。”
“当初咱们也说好的,咱家几个人轮流,姥爷知道你孝顺,但姥爷也心疼姥爷的乖孙孙,你要是累坏了姥爷咋对得起你娘喲……”
苏姥爷假兮兮的抹了抹眼角并不存在的泪。
邵卿嘴角抽搐,实在不想跟这个小老头纠缠,“行,那每天我上完课你再去教一会儿吧,让孩子们多学会儿。”
直接甩手给老爷子他还是不放心。
不过苏姥爷不嫌弃,能去露脸他就行,第二天换了身新衣服,一副‘英勇就义’奉献的表情跑学堂了。
苏姥姥是个典型以丈夫为天的女人,提着茶水跟在后面,贤惠不已。
孩子们没听过苏姥爷讲课,本着认真学习的精神还是很尊重新来的‘老先生’,双手放在腿上正襟危坐。
苏姥爷特满意,雄心壮志的翻开《三字经》就开始读。
他小时候上私塾那会儿,教书先生都是这么干的,他不准备搞创新,筵席老祖宗肯定不会出错。
他当初一起上学的同窗就是在这种教育下考上秀才、举人、乃至进士,然后再靠家里关系入朝当官的。这就证明这个教育法子很好用,他照着学说不定也能教几个状元探花郎来,瞧瞧他教的女儿和外孙可不就是出息了么!
苏姥爷一边读书,一边幻想,整个人都处于热血沸腾的亢奋中,自我感觉朗读很是声情并茂。
他忽然感觉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天赋!
等到一篇三字经朗读完成后,苏姥爷高高兴兴放下准备叫几个学生起来提问,体会下当先生的霸气。
然后。
然后就看到下面一群已经打着呼噜睡得正香的小朋友。
“……”
苏姥爷站在讲台上整个人都自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