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明年开科(2/3)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肥皂。
毕竟现在出售肥皂的店铺只有杜家的店铺与大明供销社。
而杜首昌主要经营盐业,所以,门店没有大明供销社多,因而靠肥皂这一时髦工业产品大获红利的还是朱由菘的大明供销社。
但无论如何,作为背后真正的大老板,肥皂的大卖以及大明供销社的火爆都让朱由检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朱由检不会因为有钱而感到烦忧,作为皇帝的他有许多地方需要花钱。
商业上的事,朱由检现在主要是交给杜首昌和朱由菘来做,他自己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朝廷大政的把控上。
“陛下,明年是会试之年,如今朝廷也正是亟需贤才之际,山东、河南、湖广一带新收复之地区需要委派抚民安邦的地方官很多,所以,臣建言下诏于淮安开科。”
这一天,蒋德璟向朱由检奏明了开科一事。
朱由检自然允准了下来:“早该有此议,虽说现在大明只有半壁江山,但这科举是不能断的,毕竟建奴都开了科,我们不能寒了天下士子的心,让其报国无门,而且为争夺人才,我们不但要开科,下诏这次开科,进士名额扩充至五百人。”
蒋德璟倒是有些意外,忙欣悦地道:“臣替天下士子谢陛下洪恩。”
但这时候,蒋德璟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可陛下,朝廷虽缺贤才但也不至于太缺,若一下子取进士五百人,只怕朝廷无过多官位使其实现报国之志。”
朱由检则合上奏疏,说道:“这倒无妨,宁肯让这些人留在朝中作为储备的候补官员用,也不能让其留在地方干扰朝政,爱卿做过地方官,当知道地方士绅滋扰官府、包揽词讼影响官员秉公办案之事屡见不鲜,朕决定建一所书院,专门作为这些新科进士作为候补官员的学习之所,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为政水平,这所书院就叫做大明行政学院吧。”
“陛下,此学院是否与翰林院相冲突,翰林院便俗称为储相之地。”
蒋德璟回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