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第 82 章(1/2)
慕灼华再一次踏进大理寺。
她一步步走下台阶,来到了沈惊鸿面前。
“昔日高高在上,今朝阶下之囚,大理寺就是这么一个奇妙的地方。”慕灼华的声音响起,目光沉沉看着被铁链绑住的沈惊鸿,他身上带着伤,白色衣服渗出了血迹,容貌却依旧昳丽俊秀,不似凡俗之人。
他听到了慕灼华的声音,睫毛微颤,缓缓抬起眼看向眼前之人,漆黑幽深的凤眸倒映出微弱的火光。
“是你。”他勾唇一笑,似乎并不意外。
慕灼华将灯笼放在了一旁的桌上,也看到了桌上的刑具。
“沈大人纵然身处无间地狱,也是这样气定神闲的模样,真是让人佩服。”慕灼华轻轻一笑,“是不是因为,这一切都在你的预料之中?”
沈惊鸿眼神一动,幽幽看着慕灼华,没有说话。
“我就觉得奇怪,行事谨慎的沈大人,构陷定王的证据,怎么做得如此错漏百出,原来,你从来没想过隐瞒。”慕灼华走到了沈惊鸿跟前,紧紧盯着那双高深莫测又冰冷幽深的眼睛,“我让执墨查到的那些伪证,是你有意露出的把柄。你的目标,从来不是定王,而是陛下。你利用陛下的信任,离间了陛下与世家的关系,斩断了陛下的臂膀,引起陈国内乱,如今,北凉犯境,你,可满意了?”
沈惊鸿低笑了两声,咳出一口血沫,殷红的血渍染红了唇角。
“慕大人,可真是天纵英才……”低沉暗哑的声音在阴暗的牢狱中回响。
“为什么?”慕灼华皱起眉头,每次她以为自己看清了沈惊鸿,便又会被他的另一张面具惊到,“耶律璟此举,宛若效仿当年雁城之战,他想以牙还牙羞辱陈国……你是北凉探子?”
沈惊鸿笑了一下:“你已经不信我了,我说是或者不是,又有什么区别?”
“你会死的。”慕灼华沉声说,“你为了今天,不惜以身涉险,纵然如你所愿,陈国乱了,陛下退位,你也逃不过千刀万剐之刑。”
沈惊鸿似乎全然不在意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酷刑,他的眼中幽深如旋涡,吸进了一切的光,似墨玉琉璃,美得令人心惊。
“虽死……犹荣。”
北凉三十万大军势如破竹,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便一举攻破了两座关隘。守关士兵抵抗了一日一夜,兵力悬殊,最终还是落败。
朝堂之上闹哄哄的,世家之人主张弃城逃跑,迁都淮州。淮州乃最富庶之地,也是他们的大本营,迁都淮州对世家而言最为有利。寒门士子倒是大多主战,他们没有退路,国破君亡,他们的仕途梦也会灰飞烟灭。
一片吵嚷之中,忽然外间传来一个尖锐的声音:“报——”
一个侍卫狼狈地跑进了大殿,跪倒在地上:“陛下,北凉大军,来到居凉关下了!”
众皆哗然!
居凉关一破,定京便如同剥了壳的蜗牛一样,失去了屏障,认人宰割了。
大殿如同一锅沸腾的滚水一般吵吵嚷嚷,也有人不失理智,喊道:“居凉关还有二十万精兵呢!”
另一人冷笑道:“没有了定王,怎么可能打得过耶律璟的三十万精兵!”
众人这才想起来,定王,是被这位陛下陷害赐死的。
大殿骤然静了一瞬,不善的目光看向御座之上阴沉不语的年轻帝王。
刘琛在众人的瞩目之下,缓缓站了起来:“朕,是一国之君,绝不扔下自己的百姓,弃城逃跑!”
“传朕旨意,封锁九门,任何人不得进出!若有弃城逃亡者,视同叛国,杀无赦!”
众人汗毛一凛,心中大惊,抬起头正要说话,便看到了刘琛杀意森森的双眼。
“朕御驾亲征,北凉不退,朕亦不退!尔等,谁愿随朕前去!”
殿下一片寂静,一颗颗戴着官帽的头颅压得低低的,生怕自己被刘琛点到。
刘琛心中冷笑,却在这时听到了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
“微臣愿追随陛下左右!”
刘琛一惊,抬起眼,越过了无数的人,看到站在最远处那个人,娇小的身躯,澄澈坚定的眼睛。
居凉关,历来是是中原最坚实的屏障,然而居凉关一破,也就意味着富庶丰饶的中原地区将彻底地暴露在北凉的铁骑之下。
驻守居凉关的二十万将士都是刘衍带了五年以上的兵,骁勇善战,训练有素,是陈国所有军队中最精锐的存在,也是耶律璟最忌惮的一支部队。可是现在,他眺望居凉关高大的城墙,银灰色的瞳孔中闪烁着的是志在必得的光芒。
北凉军到此已有一日一夜,但他并没有急于出兵,一则是长途奔驰,北凉军已有疲态,二则是他另有计策。这十二个时辰,无时无刻都有一队人马对着居凉关的方向放声宣读耶律璟的文书,哀悼刘衍忠君爱国,却不得善终,斥责陈国国君昏庸无道,陷害忠良,招抚二十万陈国士兵开城投降,为刘衍复仇。
“殿下,这样做真的有用吗?”副将怀疑地看着前方居凉关的方向。
耶律璟身披战甲,面容俊美,却显得阴柔残忍,他勾唇一笑,道:“这些士兵对刘衍奉若神明,也对陈国忠心耿耿,想让他们投降不可能,但只要他们军心一乱,迟疑犹豫了,我们便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居凉关!”
副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我们还要等多久进攻?”
耶律璟拔出弯刀,烈日照在锋利的刀锋之上,一道亮光照亮他的眉眼。
“就在今日!”
刘琛出城迎战,定京九门封锁,城中人心惶惶,他们不知道居凉关战事如何,但大多数人心中只剩下绝望。
世家早已暗中收拾好了贵重之物,随时准备弃城逃跑。
“守城士兵被抽调一半去了前线,我们若要突围南下,全力以赴,并非难事。”众人议论纷纷,“居凉关有陛下率二十余万守军挡着,虽然挡不住北凉铁骑,但还是能缓上几日,给我们留下逃亡的时机。”
有人疑虑道:“可是陛下在前线厮杀,我们却弃城逃亡,诸位不怕百年之后,史书口诛笔伐吗?”
“呵,大人错了,何为弃城逃亡?”周次山淡淡一笑,“我们是战略转移,留存有生力量。此次北凉南下攻城,盖因陛下刚愎自用,残害忠良,导致君臣离心,民怨丛生。此战难逃一败,难道我们便要跟着定京陪葬吗?”
周次山此言让众人沉默了下来,他又道:“在座诸位,都是各世家门阀的家主,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炮火的洗礼,我们世家之所以能历经千百年数个朝代屹立不倒,便是因为守得住,知进退。我们若是殉国而死,大陈才真正没了指望,倒不如退居江南,凭借大江天堑,与北凉分庭抗礼,待重整力量,再伺机报仇,夺回定京。”
这话说得委实动听,也给了众人一个台阶下,引得在座之人纷纷点头。
孙老太爷对刘琛恨之入骨,巴不得他战死沙场,但这江山名义上还是陈国的江山,他们还需要一个领头之君:“周大人言之有理,我等为国尽忠,便是被人误解,也不得不为之。陛下此去,凶多吉少,我们应该另立国君,带领我等南下,延续大陈基业,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众人面面相觑,沉吟许久之后,才有人开口道:“历代皇室子息不繁,先帝的两位王爷都远在万里之外,如今定京城中,唯有柔嘉公主名正言顺,接替王位。”
“柔嘉公主……虽是女子,却素有贤名,我陈国皇室血统为尊,其次才论男女,若无皇子继位,便由皇女继承,迎柔嘉公主为女帝,实乃名正言顺。”
此言得到众人的附议,拥立柔嘉公主为帝的建议竟得到了一致认可。
周次山垂眸冷笑——女子柔弱,总是比较好掌控的。
九门封锁,定京宛如一座孤岛,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却想着出去。
世家的举动落在有心人眼里,便有人奔向走告,知道世家打算弃城南下,本就惶恐不安的百姓顿时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有的人抱头痛哭,有的人趁乱生事,守城士兵奉命维持治安,疲于奔命,却也无法顾及全城。
皇城之内的宫女太监们自觉难逃一死,个个抱膝痛哭,不知何去何从。侍卫们奉命看守皇城,却也疏忽了对某些地方的把守。
耶律真便是在这个时候带人杀进了来。
一进地牢,她便看到了被铁链绑着,遍体鳞伤的沈惊鸿,他气息虽弱,一双凤眸却依旧灿若繁星,清亮有神。
被那样的眼睛看着,耶律真不由得心口一悸,她深吸了一口气,回过神来,上前砍断了锁着沈惊鸿的铁链。
“你做什么?”沈惊鸿的声音仿佛沁着薄冰,冰冷凉薄。
耶律真苦涩一笑:“我来救你。”
沈惊鸿轻笑了一声,并无感激之色,反而有些嘲讽:“静安公主以为,逃出了大理寺,便能逃出定京吗?”
“我不是静安公主!”耶律真忽然失控地喊了一声,冰蓝色的瞳孔如同投进了石子的湖面,涟漪圈圈,“我……我是耶律真,我是北凉人!”耶律真握着利剑,盯着沈惊鸿,一字一句地说,“我们北凉大军马上就要攻进城了,世家已经做好弃城南逃的准备,你得罪了世家,此刻便有世家的人要来杀你。你跟我走,你是北凉的功臣,我能保你不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