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雨季里的新发明(2/3)
之前曹奕完全不管家里的任何事情,这一年下来,随着自己想要融入这个世界的心态转变,也开始慢慢接触家里的产业。至少知道现今家里有数万亩良田,几座酒楼、数十间铺子……
曹奕想起之前在江宁城外乡间田野看到农户耕种,确实农业技术水平较低,而且发现他们种植的还是是谷子,学名叫栗,也就是现代的小米,根本不太适合在常有雨季的江宁种植,按照江宁的土壤性质和气候状况,理应种植小麦和水稻才对。
曹奕心里突然想到自己既然来自21世纪的未来,且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在当初那个资讯无比发达的年代,虽说没有具体关注怎么耕种,但即便只是偶尔的关注相关方面的信息,也足以让他在大炎朝成为相关方面的理论专家了。
在吃完饭后曹奕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按照目前宋朝的制作工艺结合未来的记忆,用了一晚上的时间把秧马、龙骨翻车、踏犁的工艺图画了出来。第二日就吩咐府里的木匠火速把这些农具制作一份出来,同时让府里的管事,派人到南方扬州府和杭州府购买大批小麦和水稻的种子回来。
待到半个月后,采购至南方的小麦和水稻种子便已运了过来,接下来就是怎么说服那些佃户放弃种植现在的谷子,改种小麦、水稻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小麦和水稻尚且没有大面积推广种植,更何况是以未来的小麦水稻套种方法了。但是曹奕却非常清楚小麦水稻套种的优势,一个季节下来,便相当于收获了两茬庄稼。
当曹奕让那些佃户改种时,很多的佃户是相当排斥甚至抗拒种植,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更何况今年的收成本身就不太好,缴去给主家后,自己家里剩下多少还尚未可知。
所以到最后曹奕也不得不搬出主家的身份,强制性地让那些佃户把其中一半的田地都拿来套种小麦水稻。未改种的田地,从原来的亩缴五升降至二升,改种的田地则是来年再进行收缴,如若改种田地今年收成不好,来年再自行替换种回谷子即可。若收成好,则来年同样亩缴二升即可。
花了数日时间,终于才让那些佃户各个签字画押,同意拿出一半田地来套种小麦水稻。同时主家还免费租赁给他们秧马、龙骨翻车、踏犁等农具,并告知使用办法,还教会他们各种各样天然肥的制造使用方法。
前后近一个月时间,曹家公子曹奕隔三差五的就往江宁城外的耕地跑,自然又一次引起了江宁城内众多世家子的议论和嘲笑:
“大半年没见到曹哑八,据说病已经痊愈了,在家熟读圣贤书,结果竟然读会了怎么种田,你们说可笑不可笑?”
“君子远庖厨,但是要近耕种啊,依我看啊,只有曹奕曹公子才称得上江宁真君子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