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欢而散(1/2)
“是这样的老人家,这件事情的原委我已经调查清楚了。这件事是我们商盟做的太过了,至于当时负责这事的人我已经关起来了。
老人家你放心,我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王允说及此处老人并没有感激涕零,他只是楞楞的看着王允,众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老汉我谢过槐里候了,不过赔罪交代什么的却是不用了。
可以的话还请槐里候你们就此离去吧,我们绝对不会再插手阖闾城的盐商生意。”
老人语气带着些许恳求,他是真的不想村子再和这些“贵人”有什么交集了。
只想守着自己的这些子孙后代,看着小辈长大成人。村中的子侄能好好的成长就行。
王允说的话他虽然没有过多的怀疑,但是他却是不想再提及这件事了。
听了老人的话王允沉默了,他没有想到老者会如此做派。
他也没需要老者感动涕零,因为在王允看来现在能补救多少就补救多少。虽然只是小小几个村庄,但是王允但求自己问心无愧。
可是老人对他这般态度却是让王允语塞,想说什么却感觉话语到了嘴边却开不了口。
“老人家,我并无恶意,我只是想给你们些许补偿。
村口那儿我带来了些许物资,如果老人家你不喜同我们有过多的交集我们现在就走。
但是村口那些东西是我的心意,还请您不要拒绝。”
王允语气真挚,老者这般开口他自然不好舔着脸再去说什么亲近之语。
对于老者心中心中所想王允也或多或少猜到些许。
心中突然想起这样一则故事。
“据说,有一次,孔子驾车从泰山脚下经过,突然远远地听见一阵哭声。孔子有些好奇,就在车上站起身来,扶着车前的横木,仔细听这哭声。
接着,他们循声找去,发现路旁的山坡上有一堆坟墓,一个妇人正在墓前放声痛哭。
见那妇人哭得伤心欲绝,孔子很是同情她,想知道她有什么不幸的遭遇。于是,孔子就叫徒弟子路去帮他询问。
子路作为传声筒,走到妇人跟前,代孔子发问:“听您的哭声,好像碰到过很多的伤心事啊?”那个妇人抹了把眼泪,哽咽着说:“是啊,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吃了,现在连我的孩子也被老虎吃掉了。”
孔子听了更好奇了,也等不及再让弟子传话,远远地发问:“既然这里虎患如此严重,你们为什么不早些离开呢?”
妇人面色沉痛地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听到她的回答,孔子感慨万分,郑重其事地对弟子们说:“年轻人要记住,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苛政猛于虎”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些年来王允也走过不少郡县,凡事路过的郡县无不对王允赞叹有加。
第一次这样被人嫌弃,王允心中是真的感觉落差感挺大的。
虽然自己不是苛政,紧紧是一个权贵。但是眼前这几人对于自己依旧畏惧如虎。
甚至自己后辈亲人的死仇也不敢多追究,连送上门的赔偿也不敢接受。
这,真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老者没有立刻回答王允的话,只是颤颤巍巍的站起身,对着王允鞠了一躬。
“槐里候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这件事是我们村中不听话的孩子做错在先。
至于其中的冲突造成的死亡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老人这样说着,不过此时他的眼中却是泛起了泪花。
“村中人错了吗?他们只是为了生活啊!”
王允心中这般想着,原本这只是件小事,要是按照商盟准则下去处理一定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
可是王虎的行为却是给这些小村庄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可笑的是现在这些人却是连讨个公道的勇气都不敢,只能默默的把这些苦埋在心里。
看着老人湿润的眼角王允心中一时之间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一般。
同时又感到十分的空落落,这样患得患失的感觉真的让王允感到十分的难受。
“都是他们咎由自取,槐里候不必自责,也不用给我们赔偿。现在我们只想安安静静的生活下去就行,还请槐里候请回吧。
我代村中之人谢过槐里候的好意了。”
“要是槐里候早些来到此处。。。”
说及此处老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中的泪水,伸出自己干枯的手掌擦拭了自己的眼睛。眼中的惋惜以及悲切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行,老人家我们这就走。但是村口的东西我请你们一定收下。”
老人闻言刚想拒绝,可是看见王允眼神之中的坚定却是止住了嘴。
而后缓缓的又再次跪倒在王允身前,给王允叩了个头。
“雷家村族长雷健,代全村四百三十二口谢过槐里候的恩惠。”
王允本想拉起老者,可是又想着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缓缓背过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