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桓将军(1/4)
“联军二十万人,是我军五倍,且早备战,财力充足,武器精良。汉军主力能战的都集中在长城边塞。臣目前能调用的仅有细柳军和霸上的军队细柳军车骑不过两万多,霸上稍多,但主为步军,车骑老化且多年不事战事,军械弩箭也不充足,正面会战,力必不敌。
我有一计,先解决山东问题,臣率细柳军车骑及霸上精锐步射三万人秘密出关,保卫洛阳,以洛阳为大本营,稳定中原。然后臣率一骑,问道出睢阳,入青州引兵攻向东,救援被围困于临淄的齐军。粉碎东路叛军粮道,几十万大军若无粮,少则一月,多则三月必不攻自破。”
周亚夫不愧是汉代名将,当刘启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将敌我优缺点分析的井井有条。对此刘启也十分满意。
前元三年春(公元前154),刘启拜都卫周亚夫为太尉,召窦婴拜大将军屯守荥阳,赐千金。(不过窦婴有趣,堆在院子里任官员自行取用。)
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不过这时候被刘启提为御史大夫的晁错慌了,因为诸侯所提为清君侧。清谁?自然是清这位霍乱刘家宗祠的晁错了。
情急之下他向刘启提了两个一件。一者:建议刘启亲征诸侯,他留守长安;二者:把吴楚两国还没有收归国家的郡县还给吴楚两国,先处理一些小国。
晁错完了,帝王最厌恶的就是反复的小人。而且这提议的还是你,死谏的是你,关键时刻你给我说你萎了,你怂了?
怕死,好吧,那你就去死吧。
听闻晁错一事后晁错对手袁盎高兴了啊,赶紧就向刘启上奏说诛杀晁错。随后刘启召集丞相、中尉以及廷尉,几人一协商,现在是关键时刻啊。晁错如此反复定然是大患,随后几人合计,晁错该死!
景帝约了晁错去东市,晁错很高兴,“景帝又约见自己了,看了我建议先打小后打大受到采纳了。”正月十九日,晁错穿上自己华美的朝服就去东市了。几人看见晁错到来,二话没说上去就把他他推斩了。晁错到死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朝(chao,二三四中一声)衣东市,由此而生。
晁错满门被斩的事传到了王允耳中,“自己这位姑父还是如此胆小怕事吗?”
想着想着王允还是有些许怨恨,“你自己说的削藩,看人家势大你怂了。人家喊个清君侧,为了明哲保身你就把终于大汉的忠臣杀?真不知道以后谁敢为你效力。”王允不由摇头感叹刘启做法之糟糕。
不过随着其中的细节传出,王允渐渐也清楚了真像,好像怂的不是刘启,是晁错怂了。人家的清君侧口号吓到他了。
这下轮到王允无语了,“想死你别带着自己家人好吧?玩弄权术玩弄到皇帝头上去了,你晁错死的不冤。借着削藩给自己拉政治资本,自己捞了名誉就想停手,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
只是可惜晁家上下几百口人了,同时王允对刘启印象又好了些许。
前元三年春,景帝下令各方开赴平叛前线。二月初一,天空出现日偏食,因为粮食引起的军心溃散,周亚夫日屠十万人,七国之乱彻底崩盘。二月三十日,吴王刘濞被东越王洛望阴死,七国之乱彻底结束。
泱泱大汉王朝至此已然走向成熟,他成立之初总在风雨飘摇。匈奴猥亵过她;异性王打击她,吕雉强占过她,刘濞等人又想抢占她。步履蹒跚的她最终坚强的走到了自己的青年时期。
“将军,联军败了。”田柔递茶给桓翎时小心翼翼的说到。
“意料之中。”桓翎说的很轻松,不过他颤抖的手和眼中的湿润却告诉了眼前的人他内心的不平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