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献宝(中)(3/4)
又接着说到:“文字写在上面不仅清晰可见,而且这纸十分便于保存,主要还轻便,并且造价也比竹简便宜。主要他可以写很多字。半屋子的论语,我用五十张纸就可以写完了。”
看着众人淡淡的表情没有一点震惊的样子王允感觉很懵。“怎么回事?你们不是应该很吃惊吗?”
有一位官员莫名其妙的回答到:“我们为什么要吃惊,我用竹简也可以写啊?”
不过这时候光禄卿陈琳(虚构)倒是站了起来问到王允,“简便?记载量大?易制?”
他问的很简短,但是王允却是听懂了他的意思了。
“对,记字清楚,便于保存,易于制作,可以写很多字。”
陈琳听后便毫无仪态的跑到王允跟前,拿过纸和笔在上面写写画画起来。等到纸写满后他又戳了一下纸张,捏成一团又张开,渐渐地他哭了起来。
刘启看着陈琳失态有些许不高兴,光禄勋(或者郎中令,课本上是郎中令,课外书及影视上写的是光禄勋,不甚清楚,还是选光禄勋吧。)作为自己的智囊班底并且还主要负责官员培训居然如此失态。实在是丢皇帝的脸。
倒是丞相陶青,已经御史大夫窦婴以及太傅晁错等人眼中灵光一闪仿佛明白了什么。
突然陈琳跪下对着皇帝拜去,“陛下,大幸啊!这纸张在我看来其作用丝毫不亚于耕犁。有它承古圣先贤思想,教化万民只是时间问题。若纸张造价十钱一张百年之后我大汉定可人人如龙,若在便宜些许则时间会需要更短。”
如果王允是在唐朝一定会说“十钱一张纸这么便宜,你想屁吃呢?我还想多卖钱呢。”
但是在这个没纸的时代(西汉初期其实也有纸,不过造价十分高昂,甚至比竹简还贵,直到东汉蔡伦改进后才开始流通。不过剧情需要,直接算没纸了。)陈琳给出的这个价位还是很接近造价了。在唐朝是因为那时的纸造起来十分不易,并且技术多为世家垄断。可是现在没人清楚这个的价值啊!
十个人一天五百钱的工资我也就只能产个五百来张,不过不好意思,我的那个一张可以拆成这个九张,差不多也只差九十倍了。
听了陈琳的话刘启若有所思。
“王小公子,请问这纸造价几何?”
王允看了看刘启,想说一钱都不到又怕自己没钱赚。咬了咬牙,这是这个人问的,不是皇帝问的不管了。“五钱一张。”
“五钱!真的很便宜啊。实在是太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