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日进斗金(1/3)
深夜,王允在来福掌灯的情况下回忆着自己以前看过的四川自贡制盐之法,“井盐制盐生产工艺:枝条架浓卤一一净化卤水--配兑卤水--篁(huang:竹林,泛指竹子。)桶存贮-一温锅浓卤一一兑卤一一加新水--下豆浆一—熬干成盐--淋花水等。”
将木头支成倒V字形的架子,上面铺满藤条或者稻草,有点像原始部落的草房,将盐卤水浇淋在篷上经过太阳照射蒸发后,反复几次后再排到锅中熬制。熬过的盐杂质较多,盐味苦涩,如何去除杂质,得到洁白如雪、口感极好的盐呢?将卤水倒入圆锅中烧热,煮沸出现盐花和悬浮物时,把准备好的黄豆浆按定比例下锅,吸除硫酸钙等杂质并用竹编“灶筛子”(一种有孔的器具,可以把细的东西漏下去,粗的留下。类似一种简单的过滤器。)将泡沫清除,称为“提浆工艺”。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然后下母子渣盐,以促进结晶,最后还要淋花水。花水是卤水久煮下豆浆后提出的浓卤等盐煎成后,放入木甑(zeng,古代蒸饭的器具),将花水均匀地淋透,相当于再次清洗杂质,最后的花盐洁白晶莹而且口感纯美。
看了一下自己写在丝娟上的内容,“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明早即可开始煮盐。”
“来福,明早去县里收购大量的菽(黄豆),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没钱就找阿母要。买到菽(黄豆)之后利用家里的厨具立刻给我打磨碎然后煮沸后立刻给我们打包送来。”
想了想又补充到,“再买两匹马吧,光靠人的话太费力了。”
第二天晨光才有些许熹微王允便已经起来了,或者说因为今天要做的事他一整夜都没有睡好。
按照王允的要求今天亭长只带了三四十个人,因为昨天很多基础设施他们已经弄好了,今天只需要一些人负责一下制作操作就行。
“你们去割些茅草给我搭个矮棚,一边高一边低那种,茅草要多点;你们去砍些材把灶台里的火升起来。”
不一会儿众人在王允的安排下有条不紊的就做完了王允安排的工作。
“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去打水然后按照我说的做。”不一会儿众人围面前的锅,看着里面越来越少的水,“如果少爷说的没错的话待会儿这里面就会有精盐生产出来了。好期待啊。”
“是啊是啊,如果我们也能产盐的话以后那怕年岁不好也不会挨饿了。”
随着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渐渐的水开始变得浑浊,而后按照王允的交代众人开始不停的搅动,当快要完全干了的时候王允急忙道:“抬下来,用锅里的余热烘干。”
很快锅里就有了亮晶晶的白盐,差不多有一锅水五分之一的量。王允看着锅里的盐,“看来这里的泉水差不多都达到饱和了,居然产了这么多盐。”
一位汉子看着锅里的盐不自觉的用自己的手指沾了些许放进自己的嘴里。
旁边的人好奇的问到:“怎么样?是不是盐?”众人表示怀疑,毕竟他们制作出来的盐实在是太干净了。
那汉子激动的说到:“是盐,这是上好的盐,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盐,一点异味都没有。咸咸的,太好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