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芦苇荡藏身(2/2)
木舟行到船队最前面,一个侧横挡住去路,只见上面一个鱼人装扮的人喊:
“快隐蔽,越军汽艇过来了。”
毫无疑问,这是柬国民军事先安排的尖兵,专门用来探路和侦察敌情的。
他这一喊,所有船上的人都听到了。既然敌人过来了,那还等什么,于是,所有船只快速拐向旁边的一条河叉内。
河叉水浅,又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汽艇一般是不进来的。他们即害怕搁浅,同时也害怕机器被水草缠住,其实最主要的,他们还是怕被柬国民军袭击。
越军又不是钢铁侠,刀枪不入,一旦被柬军袭击,那是要死人的。如果他们不进来,在宽阔的水面上行驶,柬军就不能使这一招。因为汽艇上的毫米高射机枪起着相当的威慑作用,也是对付小木船的最强火力。更何况,汽艇速度快,木船慢,水面一辽阔,只要被发现,小船当然会毁于一旦。
也正是因为越军和柬国民军,你想你的,我走我的,才使的越军与柬军很难在湖水面上交火。除非偶遇,或者说是越军被引进埋伏圈。
越军不傻,当然不会中这个圈套。不过,越军既然是巡逻船,总还是要对这一地区进行管理和侦察,也不能允许柬国民军的存在。那怎么办,越军自有越军的招数。
几只小船刚刚划进河叉,就听远处传来汽艇发动机声音。
而此时,水域上除了它之外,再没有任何活动物体,水流又很平稳,因此,除了这个响声外,不会有第二个,因此,机器声轰鸣,老远就能辩别出。
很快,越军汽艇露面了。汽艇机仓外的甲板上上站着几个越军,一律持枪向芦苇荡方向张望,架在甲板最显眼位置上的那挺机枪,弹箱张着盖,可见已经是子弹上膛,就等着把持机枪的人扣动板击了。
随着汽艇驶近,汽艇上的越军嘴脸看的也是非常情楚。每一个越军脸上都能看到不可一世的凶煞。
董小朋偷偷打开摄像机,透过缝隙开始拍摄越军汽艇。他的这一动作是很危险的,如果被越军发现,一串子弹过来,就有可能机毁人亡。
难道说,有芦苇挡着,越军也能看的到?那的看是什么条件,比如说越军的目光死死盯着这一地区,稍有什么变化很可能就逃不过他的眼睛,或者镜头反光,其光芒很可能会暴露出机身位置,这些都是很危险的。
童勇男有些担心,轻声告诉董小朋,“太危险,别拍了。”
“没事的,我挡着镜头呢!”
董小朋说挡着镜头,并不是把镜头遮住,遮住了还怎么拍,他指的是把射向镜头的直光挡住,不让它反射出去。
“嘟嘟嘟”
汽艇由远至近,很快便接近了这道河叉,只要越军拐一个弯,从北面就能看到河叉里的人。然而,越军没这样做,他们在一侧把汽艇停下了。
汽艇一停,甲板上的几个越军朝着河道方向比比划划,嘴大张着,但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
这时,一个越军转身面向操控机枪的人,在说什么,只见那个机枪手跟着转动身体,调整枪口。
农团长第一个看出了越军企图,赶紧下令,“快趴下,越军要开枪。”
河道里有芦苇挡着,外面啥情形,里面的人是有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看不到人当然不知道此时越军在干什么,正等着领导命令呢!没想到等来的是这个。不管是什么,既然是领导说的,那就听吧!
听到农团长让趴下,知道危险来了,所以这些人赶紧把身体放低,尽量别让敌人发现。
此时,董小朋正抓着像机拍摄,又听不懂农团长说的柬语,所以他的动作还是慢的。
“快收工,隐蔽。”吴江龙从旁边又加了一句。
但董小朋的动作还是慢。他慢越军可不慢,也就在他还没有潜伏下身体时,越军汽艇上的机枪响了。
机枪一响,子弹像切割机一样,朝着芦苇荡横扫过来。只是瞬间,大面积的芦苇被打的碎片横飞,四处飞溅。
还好,越军选择的是平射,采用的是慢摇枪口,是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如果单单瞄准董小朋这个位置,有十个他也鲜血倒地了。
即使这样,子弹顷刻间也到了身旁,而此时,董小朋的上半身还没全伏下来。这太危险了,按着子弹距离水面的平行高度,董小朋仍处于子弹横切面之上。
说时迟那时快,一道黑影猛地扑向董小朋,两个人一齐压到在船头,险些把船压翻。也就在他们倒下的那一瞬间,子弹从头顶上切过,一排火光直扑身后芦苇荡。眼看着,整整一排芦苇被拦腰斩断。
(欲知《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未来发展,欢迎提前阅读下部——《冲出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