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老子不跑了(2/3)
一个团的越军与敌人交手,死了好几十个,竟然没有消灭柬军一个战斗人员,把这话跟谁说了,谁都不信。
为了给上级有个交待,他们必须找出这支柬军,不在这里决战,也要把他们的一半人马干掉,这是所有参加会议人员的一致意见。
又有参谋人员建议,既然柬国民军是在打游击战,不如越军也照此方抓药,也来个分兵进剿。
上校一听这个主意好,觉得主意不错,非常赞成。
上校是名老军人,与美国人打仗时就习惯了游击战。只是越军侵入柬后把游击改成子大部队统一行动,这多少让他有些不适应。他最喜欢的还是带着有小股部队作战,那样即灵活,也方便。
他就没想一想,目前他们是在柬作战,与当时的战场形势大有不同。攻势和守势有了大转换。老百姓不欢迎他,他们没有群众基础。
最后,越军上校听了这名参谋的意见,把这一个团分成了四股,由军官们带着,在这一片山林地区分散开,多路寻找A师。
越军的这种战法不能说不好,如果说他们是在搜剿残匪还成。毕竟是被打残的匪徒,都是惊弓之鸟,除了打了就跑,还是打了就跑,没多大浓水。
可此时越军要找的不是这样一些人,那是柬国民军的一支骨干力量,非常有名的A师。一旦他的小股部队与A师主力遇到的话,谁胜谁负很快就能分晓。
上校团长只记得找人了,把打大仗的事给丢到了脑后。他在想,如果把一股分成四份,那就能扩大发现目标的可能性,无论A师隐藏在哪,只要他们没有离开金边,那就有机会把他们找到,找到了再聚而歼之。
很快,越军按着军事作战部署分四个方向展开,由现在的一点呈向外喷射之状。
其中一支部队由上校亲自带领,朝着老虎沟方向而来。
越军从沼泽地撤出,再经树林绕到目前这个地点,几乎消耗了多半天时间。也算他们歪打正着,浪费的时间竟然误打误撞,同样与瞎走乱跑的电视小组这只小分队遇上了。
最前面的小分队尖兵发现越军后,急忙跑回通知后面的人,可是,为时已晚,他们发现了越军,越军也发现了他们。
由此,几个柬国民军战士不得不与越军交手,交手后便是撤退,他们在前面跑,越军在后面追。
带队的小队长是楞边那佳,他一看这样不行,跑下去的结果就等于把越军引到了电视小组那里,于是,他当即命令一个战士回去报告,其他三人跟着他向另一侧撤退进掩护。
追过来的越军求战心切,他们太需要与柬军打一仗了,沉闷已久的势气也好借此发泄一番。于是,这些越军也没有多动脑筋,便把看见的情况添油加醋地报告给上校。上校一听,觉得他的这个战法非常成功,于是又急令其他三支部队向这里靠拢。
楞边那佳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跑起路来刷刷带着风声,上树也有**蹿树梢的本领,如果就他一个人逃跑,或者说其他三人也不软,从越军手里逃命一点问题没有。可是,他们的使命不全是逃脱,还有一个重要的掩护职责,那就是不要让越军找到或看见电视小组那些人。
因此,他们所要采取的战法必须是走走停停,即不让越军捉到,但也不能让越军看不到那他们。如果失去他们这四个目标,难保越军不会瞎找,找来找去,又可能碰到他们要掩护的目标。
就这样,楞边那佳带着人一边跑,一边向越军射击。走走停停,停停再走。
追赶的越军也不是孬种,对丛林作战也非常的老道,所以他们以为柬国民军甩不掉他们是自己本领不差原因,由此便没有怀疑逃跑柬军的真正目的。
枪声一路朝着东南方向而去。不久,那三股被招回的越军也从另一侧斜插了过来。这两支队伍的突然加入,完全出乎楞边那佳的意料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