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17,监军太监(2/2)
在他看来,明国就像一副牌,皇帝老K不靠谱,太监是老A,却被一群2给压着。
很奇怪的一副好牌。
只是老A废了,老K依旧不靠谱,老2们压不到老A了,开始明目张胆的和老K出老千,最终成了一副烂牌。
目前明国只剩下一张A,他是茅麓山正治觉悟最高的一个人。
李破虏眼中的审视和敌意,换来的是对方的淡然和善意。
根本就不带犹豫的。
这显然是他已经嗅到了味道。
目前的粮食危机,是压在茅麓山上空的一团巨大的乌云。
几乎所有人都被这团乌云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眼前这帮人的眼光,却依旧能够穿透乌云看到更高处。
这,就是农民军和他们之间巨大的差距。
如果有一位朱老板还是热乎的,即便翻了身的农民军,也会被他们拿捏的死死的。
“李来亨啊李来亨,清国是你的对手,明国也不是啥好人啊,这你就看不出来吗?”
李破虏心里吐槽。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自己的队伍,怎么可能容忍别人掺沙子?
也只有李来亨这种大条的陕北汉子,忍得下朱跑跑的小动作。
也幸亏朱老板们都凉了,否则穿越过来的李破虏,第一个任务就要清理这帮人了。
当年李来亨亲率孩儿军打头阵,登上北都城墙,明国太监军三千多人阵亡,占在京太监总人数的六成。
太监对朱老板的忠诚度,高达60%。
而在京的三千多名官员,跟着朱老板殉国的不足30人,忠诚度连可怜的3%都不到。
按照明国的传统,监军是明着使绊子,暗中捞油水。
张若麟被崇祯派去给洪承畴捣乱,葬送了明国最后一只精锐,回头就成了大顺的兵部尚书。
马吉翔在李定国那里,两样干的也都是风生水起。
而曹一铨在李来亨军中数十年,却两样都没干,既是对朱老板的严重渎职,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这最后一张A,值得信任,握在手里,绝对是一张好牌。
而锦衣卫指挥使同知李如刚,原本是郝摇旗军中,跟着另一位监军太监潘应龙的,他是一路突破清军营垒杀过来的。
一员猛将。
“曹叔早,李同知,沈千户,曹千户早!”
不同于士大夫等级森严的观念,历代的农民起义军,对平等自由的思想都有着莫名的钟爱。
宋江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老李的闯王来了不纳粮,老洪的太平盛世。
虽然最终都被骨感给压碎了,但李来亨本人真没什么架子。
那些名号一大串的将军们,总兵副总兵参将们,也都是大条的汉子。
原主本人敦厚的很。
听到熟悉的问好声,曹一铨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连忙回礼:“少将军早!”
“少夫人早,二夫人早!”
李如刚三人也连连回礼。
聪明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太多的废话。
早起的人们很多,一家三口一路打着招呼。
昨晚的一锅夜猫子汤,显然已经传开了。
不断勒索裤腰带的大家伙,看向李破虏的眼睛里,都放射出希望的光芒。
“一百多年前,麦哲伦经历的是什么日子?”
“北极熊那帮探险家们,在苦寒之地又在经历着什么?”
“与那些勇闯天涯的开拓者们相比,茅麓山目前还没有完全到达极限。”
“同一个时代,东西方的人们,在勇气、拼搏、顽强、凶悍等等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差的太远了!”
“至少学学曹一铨他们吧,眼睛里不要全是这点困难!”
李破虏机械地作揖,连问好的话都懒得出口了。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是最强悍的人们,才能在最严酷的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他同情他们的遭遇。
但要的不是一群半瓶醋的人们。
“夫君,他们都是天下的英雄,你别这么看他们好不好?”
聪明的小道姑,显然从他眼里看出了一些内涵。
这最后一支农民军,是目前东亚最顽强的一群人,但凭这个顽强程度,还不足以解决眼前的绝境。
况且他们的知识水平实在是太差了。
任何一位船长,都至少是半个天文学家。
任何一位探险队长,都至少是半个地理学家。
天文,地理,军事,医学,经济,神学等等,这个时代开拓者们的领导人,个个都是通才。
茅麓山这帮人的素质,要达到世界级水平,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
只是教育改革,主要改的还是观念,身体上的伤害不大,而对东方世界古老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
西方刚刚结束的一件大事。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引发了第0次世界大战,战争持续了三十多年,德意志人口狗带了一半。
茅麓山这点本钱,根本经不起折腾。
减轻因观念冲击造成的不良影响,神学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走,找咱爹咱娘商量商量!”
他拍了拍小道姑的肩膀,以示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