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打官司(2/2)
但是,如果不是因为苏尘这小子,自己的皇叔父怎么会最后选择自己?
如果说之前苏尘是否真被靠山王看重,杨广心里还有几分怀疑,现在一点怀疑也没有,因为杨广也接到靠山王的喜柬,请杨广去参加将苏尘收为继子的典礼,典礼成,苏尘就真的成为靠山王的儿子,不再是太保不再是义子不再是打手,而是真真正正的少千岁。
杨广相信:苏尘的本领绝对不止自己所看到的,而且在忠孝之上打动皇叔的心,皇叔才会最后动心下决定,收继子是说着玩的吗?
在宗法家族制度下,男子无子者可以选定同宗辈分相当的男性为嗣子,以传宗接代、承继祖业,此即为立嗣或过继。承继人称为嗣子或过继子,立嗣人称为嗣父母或过继父母。嗣子与嗣父母之间发生拟制血亲关系。嗣子取得嫡子的法律地位,有继承宗祧、继承遗产的权利。
在古代,义子、养子、继子的身份待遇是不一样的,义子仅仅只是个名分。养子就要比义子更进一步,和养父关系更加密切,顾名思义,与之有养育之恩,情同父子。
继子就等同于儿子,在过继于人的时候是要举行仪式,家族中重要人物要出席,从法律意义上给与很定,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改姓、进宗庙。由于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所以就必然要继承继父的财产地位,为了防止家族财产落于外人之手,大部分时候继子都是自己的族人。
比如刘封就是刘备的继子,很多书上只是笼统地说养子,是不正确的,养子可没继承权,正因为对刘备王位有继承权,所以才对在继承问题上否定自己的关羽深怀怨恨,以致关羽走麦城儿拒不发兵。刘封最后被刘备赐死,主要并不是因为关羽之死,只是怕他死后刘封威胁刘禅的王位,因为刘封是继子而不仅仅是养子,对王位有继承权。
还有个有名的是末代皇帝溥仪,他就是以光绪和同治的继子的身份继承了皇位。
看清楚苏尘在靠山王心目中的位置,杨广才更担心。
文帝不可能处置靠山王,但是,砸了褒国公府的大门,这个罪过就得有人担待,将苏尘一同喊上金殿,只怕文帝就存了这个心思——让苏尘背这个罪名,就算不处死,也得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真若如此,靠山王和宇文述的仇就结大了,甚至结成死仇,这对于自己顺利接掌皇位非常不利,等于埋藏了一个巨大隐患,前太子虽然被贬,但是他还活着,忠于他的大臣还在,靠山王和宇文述若是真的斗起来,很可能被前太子浑水摸鱼,他们不能打啊。
杨广急的团团转,怎么平息这件事还让双方都能心平气和的接受,杨广急的脑仁生疼,也没想出办法。
在杨广的头痛欲裂中,老王爷和苏尘上殿。
宇文述来哭诉,真把文帝吓一跳,知道自己这个王弟一定会生气,没想到这火这般大,宇文述怎么说也是当朝一品的褒国公,大门被砸倒这可是开了大隋先例。
怎么办?只能把苏尘推出来挡枪,总不成处理王弟吧?
苏尘一进金殿,就感到一股杀气扑面而来,心里就一激灵:这回可是鬼门关上走一遭,是否能顺利逃离鬼关门,不被黑白无常收走,就看自己的怎么表演。
“臣弟拜见陛下。”
文帝心里叹口气,看到弟弟斑白的两鬓,文帝的心啊,一下子就软了:王弟为了大隋奔波几十年,一直未曾结亲,膝下无子承欢未免孤独,好不容易看上一个苏尘,还是个惹祸精,唉,算了,看在王弟的面子上,苏尘的脑袋先留下,你的官职必须消掉,必须得给宇文述一个交代。否则都效仿起来弄不弄就把人家大门砸到,成何体统?朕这大隋岂不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