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龙泽寺(3/4)
他知道此时的父亲要端着严父的架子,他也不会心里埋怨。可陈氏有呵护儿子的心里,对刘谨的态度就不满意了,她说道:“我听着璎儿答得很好了,他不过是个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了!”
刘谨没理会夫人的话,他对儿子说道:“过些天咱们家要搬到另一个地方去,那里有一座寺。我打算让你做一年俗家弟子,你可愿意?”
俗家弟子就是不剃度,拜和尚为师却保留普通人的身份,跟着和尚学习佛法。俗家弟子大多是住在庙里,过着僧人同样的生活。不住在庙里的俗家弟子也是有的。在古代这种情况的很多,其原因各异,总之是为了教育和修身养性。
刘璎答道:“儿子完全遵从父命,无论读书还是礼佛都会认真地做。儿子还想问父亲,我们家要搬到何处?为何要搬家呢?”
刘谨既然对儿子说,就是没打算隐瞒,让他知道世道艰难也没坏处。于是就把避乱的前后事情对刘璎讲了一遍,然后又叮嘱儿子好好读书。
刘璎走后陈氏问道:“老爷怎么想起让儿子吃斋念佛了呢?他小小年纪正是活泼喜好玩耍之时,非要让他变成小老头才好?”
女人对修养佛性不能理解,刘谨也觉得没法深入解释,于是他说道:“近来我看咱们儿子有些变性,突然间少了顽皮,对读书的刻苦甚至超过了他三叔。读书是好事,可我担心有什么突然的变故,怕他走火入魔。修佛性可以正心性,咱们到包家寨不是打算住在寺里吗?这是个便利。因而我才想到让他学习一些佛经,就是从学问上说,这也是有补益的。包家寨究竟如何尚不得知,自己家人住处也可能艰难,请来先生能不能安置也不知道,我这也是多一手打算的意思。还有,我刘家现在只有他一个上学的幼童,难免孤单,庙里也是有小和尚的,做俗家弟子能交结几个伙伴也是好的。”
听丈夫这样说,陈氏才知道自己是妇人之见了,到底还是男人想得周全,因此也就不再埋怨。同时她也知道作为男子只有读书才是正途,不能因为疼儿子而宠溺娇惯。
。。。。。。
龙泽寺。
看到智空方丈的犹豫,老三刘诠在想:是不是二哥说话太直白太突然了,没有说清利害关系。他知道二哥就是个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书生秀才,吟诗作画的,刘家的门面都是大哥在撑着,他很少了解世上的人间百态,显得太书生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