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上学(1/3)
上一章说到刘璎在老太太院子里养病两日,病好了总还要上学,书香门第的人家还是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学业不能荒废。顺便说一句,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但是依然保持科举制度,刘家多人都是有功名的。
。。。。。。
刘宅西路的三所院子都是相同规制,都是三进的院子,但是规模偏小。比如说二进院子的正房是四间,东侧留出一间房的位置开一个门,通向后面的第三进院子,省去了走廊建筑,并且厢房只有两间。这样一来,整体上院落就小多了。
次日早晨,刘宅西路第一所院子,也就是长子刘谨的院子里。
因为刘璎要去上学,早早就起来了,他的姐姐刘琴过来伺候他起床,帮助找衣服穿衣服,打水洗脸漱口。洗漱完毕,一个仆妇厨娘送来早餐,是很简单的饭食,一碗粳米小豆粥、馒头、两样咸菜还有两条干炸小鱼。刘璎吃饭时那边姐姐在为他准备上学用品,打成一个青布包。
吃罢了饭,刘璎手提青布包,由姐姐领着穿过二进院子送到二门前。门外一个十来岁的小厮早已等在那里,接过书包,领着刘璎出一进院门的大门后向西走去。到了西路第三个院子(刘家第三子的住所)门前时他的三叔刘诠正等在那里,刘诠是15岁的青年,身体很壮实,穿着青布长衫,像个书生的样子。
刘璎站住,恭敬地说:“三叔好!”
刘诠:“好!病好利索啦?不碍事啦?”
“是,三叔,全好了。”
“好,好!那就好。走吧。”
第三所院子旁边的院墙有个便门,一个门房仆人跟过来开了门,等他们出去后就关门锁上了。这个门由正门的门房兼管,平时总是锁着的,有人进出则叫人开门。这里原来是有专人值守的,皆因人手少就撤了。
刘诠还是个小青年,虽然已经有领班家宅护院的职责,但是他仍然在上学,等过一年后去参加县考就可以不上学了。
县考是求功名的第一步。古代的科举考试如果细说起来也是很麻烦的,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第一步要取得秀才资格,基本的途径是到县里考试就是“县考”,可这仅仅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好几道关口呢。当然了也有的人不用考的,总之规矩挺多的,我们暂且略过不说了。
乡学学校距离不远,他们很快就走到了。他们看到门外停着几辆马车,有的马已经卸下来了,在一边吃草,车夫们聚在一起闲聊。这是路远的学生乘车来的,学童太小需要车送。上课学习只有半天,马车往返也要时间,就不如在此坐等下学,或者顺便办事,所以马车都聚在这里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