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了解匈奴国(2/2)
这样一来,加上张俊义,正好先帮帮卢天象,毕竟卢天象这样的将领实在太稀少了,能多帮一把最好多帮他一吧,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廷抵住,就算这家伙真有二心,起码还有王德可以压他一下,算是一条保障。
只不过当周儒万有了新位置之后,赵桓身边又缺人了,在廷议上表现极好的刘若皓被封为了太常寺少卿,随侍陛下。
就这样,刘若皓快马加鞭的从太平城赶到黄河岸边找天子报道。
这是个典型的文人形象,胡须飘洒,文质彬彬,第一印象还不错。
赵桓笑道:“刘卿,所谓知己知彼,你在匈奴国中也待数月,对他们有什么了解,给朕说一下。”
刘若皓并不迟疑,而是立刻道:“好教陛下得知,匈奴人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要臣说,匈奴国中分为两派。”
赵桓点头,“说详细点。”
“是!”刘若皓道:“以臣观之,一派叫做鞑靼派,一派叫做汉家派!”
“汉家?”赵桓笑道:“你是说咱们中原体质已经影响到匈奴内部的发展了?”
“正是!”刘若皓颔首,“陛下,昔日的大辽国中,便是有了以汉人为官的体质,而且辽国多年来的帝位传承已经和中原差别不大了。匈奴人在起兵之初,还是延续他们原有的习惯,采用的是兄终弟及的继承法。”
赵桓点头,“诚然,正是匈奴太祖的的兄弟李乞儿继成国主之位一样。”
刘若皓呵呵一笑,“陛下,玄妙就玄妙在这里,那李乞儿虽然做了匈奴国主,可他却是个空壳子,匈奴国中的军队基本上都在耶律师几个兄弟的手里。”
赵桓似有所悟,也来了兴趣,“那耶律活鱼呢?他在匈奴国中算是那一派?”
刘若皓笑道:“耶律活鱼祖上和李乞儿是同出一源,且长期执掌国政,论根基实力,还要在国主李乞儿之上,臣这里就要说匈奴人的矛盾之处了。”
对于任何蛮夷而言,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须进行汉化。
抛弃原有的部落形态,落后的管理体制,接受中原的规则,不然就休想入关成功。
匈奴现在就走到了这一步,事实上在灭亡辽国之后,他们就已经在面临这个问题。
尽管匈奴国中还依照部落时代的传统,让李乞儿继承了国主的位置,成了匈奴第二代皇帝。
可是做为匈奴太祖的儿子,以耶律师为首的几个兄弟,牢牢把持了他们父亲留下来的遗产,没有给他们的叔叔留下半分。其实从匈奴对耶律师几个人的称呼,也看得出来,在很多人看来,学习中原,父死子继,才是天经地义,耶律师几兄弟也是野心勃勃,他们早就想拿回本就属于他们的东西。
可问题出现了,不只是李乞儿,就连他们的父亲也受制于他们的传统,耶律师在强,声名在高,也没法集中匈奴所有的权力,因此以耶律活鱼为首的一些宗室贵胄,也执掌了足够跟耶律师分庭抗礼的力量。
耶律活鱼,耶律罗丰、耶律金铜、端勃回回、耶律引,这几个人有文有武,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直接把持匈奴国整整一半的军事力量,成为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如果耶律活鱼愿意支持耶律师兄弟,显然这个权力游戏早就结束了。
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学习中原模式,就意味着集权,意味着皇帝口含天宪,一言九鼎,他们就会从原本的股东堕落为打工人。
显然这是耶律活鱼等将领无法接受的,也正是因为他们隐隐约约支持李乞儿的原因,才构成了匈奴国内部的平衡,形成了一种僵持的状态。
“陛下,这一次匈奴南下,卢将军击杀耶律载呈,王大人也杀了耶律藏术,这两个人,一个是李乞儿的兄弟,一是耶律罗丰的儿子,他们两个人的死亡,已经对匈奴国的大局产生了影响。”
赵桓兴趣大增,“怎么说?”
刘若皓道“耶律师已经提拔耶律种曳,接替了耶律载呈的位置,匈奴国一半的军事力量已经彻底落到了他们兄弟手里,而在另一边,耶律罗丰痛失爱子,加之跟王德硬碰硬也没让耶律罗丰占到半点便宜,已经使他在军中威望大减,就连耶律活鱼的地位都有些动摇了。”
“臣斗胆判断,如果秋后匈奴南下,必定是已耶律师为主,耶律活鱼虽然会配合着,却也不会那么卖力气。毕竟如果让耶律师打出一个大胜仗,匈奴国的权柄势必会落到他们几个匈奴的手里,耶律活鱼等将领即使在不甘心,可也只能拱手交权了。”
赵桓仔细琢磨了一下,权力的游戏,历朝历代都在玩,而且整体上也是大同小异,匈奴虽然是蛮夷,可到底没法免俗。
而在这个复杂游戏里,还不能忽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李乞儿!
虽然他手上的兵力不强,但他既然是匈奴主,坐在了那一张椅子上,就已经天然占据了优势。
虽然他不能跟赵桓一样,只用三言两语砍几颗脑袋,就能掌控朝局,但是李乞儿诚心搞事情,那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