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河北义军三十万(1/2)
“天象,朕让李学士写的那编邸报,没有询问过你,直接就发表出来,确实又不妥之处,毕竟是你的家事。”
卢天象没有话说,而是小心翼翼,从怀里取出一个布包,一层层展开,里面则是一份邸报。
卢天象咧嘴一笑,“陛下能替臣写的东西,是臣的福气,臣还要在这里多谢陛下呢。”
赵桓微微一愣,还感些惭愧,可是卢天象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一句最具帝王气象,最有苍生之念。陛下说,这一次抗战,不是为了一家一姓之尊荣,而是为了九州万民之乞活!整个大奉,亿兆黎民,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臣一个人的家事跟天下百姓比起来,着实不算什么了,还请陛下不要提臣担心。”
有点尬!
李若冰算是在场众人之中最早接触卢天象的,知道他是个什么德行,话说得太直,更是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过也正是如此,这个人才能被称为大奉双壁吧,只能说时势造英雄!
“卢大人,陛下一从晋阳府赶回来,连京城都没回,撇下了一切政务,就跑过来见你了,你让陛下不用担心你?”
卢天象着实吓了一跳,他看了看赵桓身边的人,心说你们怎么不劝劝陛下呀?我卢天象岂是能和京城的大小事物相比的?
赵桓主动笑了笑,“他们做臣子的怎么可能管得了朕!天象,朕在晋阳府的时候就听说你给将士们授了田,这才特意过来瞧瞧的,情况如何?”
提到了正事卢天象立马来了精神,跟往常的少言寡语完全不一样,滔滔不断起来。
“陛下,臣奉旨构筑黄河防线,在黄河以北,臣打算修六座军堡,连成一线,迫使匈奴无法靠近黄河河岸。可是在臣去考察了一下之后,就发现那些军堡中间的空地十分肥沃,十分适合耕种。恰巧臣手底下又有不少河北归附的义士,他们想要从军报国,其中不少将士都是家人南下避祸的。臣就把他们安顿在这里,给了一块田,算是在这扎根了。”
卢天象说到这里,突然兴奋起来,“陛下,臣跟他们商议军饷的事情,谁知道有人竟然说,只要能把田契给他们,足够一家人过活,哪怕没有粮饷,也愿意为朝廷买命,誓死不退,驱赶匈奴!”
“陛下,臣家境还算富裕,可是同乡之中不少人都是别人家里的佃户,他们每年过冬都需要去借钱过活,一年里面,可能也就过年那天能过好一些,倘若能得到自己的田地,不仅他们高兴,朝廷也可以减轻负担,将士更加用命,只有如此,击败匈奴就在眼前啊!”
李若冰在一旁瞪大眼睛,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从卢天象身上,发现兴奋这种情绪,这位少年老成的年轻将领,终于对一件事起了兴趣。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底下那么多流民,一但展开这种形势,只怕田地都不够分的呀?不说别的,光是你卢天象现在分出的田地,就已经惹了不小的麻烦!
赵桓略沉吟,问道“天象,你授田练兵,效果如何?”
卢天象很自豪,拍着胸脯说道,“好教陛下得知,臣已经挑选了一千六百人的白马义从,正在日夜操练,时刻准备跟匈奴展开一场生死之战!”
赵桓连连点头,听到有一千六百的白马义从心里头欣喜,而高兴之余,赵桓冒出了一个念头,“卢天象,你的一千六百白马义从中,可有空额?”
卢天象一愣,空额?啥玩意儿?他愣是花了老半天才反应过来,“陛下,臣现在只恨手中兵少,又怎么会做如此自欺欺人的事情?”
赵桓忍不住摇头失笑,说实话,哪怕是王德那种人,都会吃空饷,不管怎么样都像为自己谋取点利益,然而像卢天象这样连空饷看都不带看的人物,实在是太难得了,简直就不想这个时代的人。
或许正如他所讲,出身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又有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加上目睹匈奴南下,百姓涂炭的惨状,甚至和原配夫人忍痛分离,诸般苦难,磨砺出了一块美玉良才。
除了直捣黄龙,别的事情,卢天象好象还真没想过。
赵桓满怀感叹,卢天象察觉他神色怪异,又思忖片刻,“陛下,臣是知道,我朝的大多将领,都有吃空饷的习惯,而且数额惊人,只是请陛下相信,臣绝没有吃一个空饷,也没有贪墨朝廷的一文钱军饷!”
卢天象说得斩钉截铁,赵桓听的是连连点头,“朕是相信你的,可你想过没有,我大奉军中诸将,吃空饷者数量惊人,你和他们格格不入,就不怕这帮人联合起来排挤你?须知道,做官要讲究和光同尘啊!”
一个皇帝,教导自己的大将吃空饷,这一幕也是让人瞠目。而更瞠目的是卢天象的回答。
他挺直胸膛,直视赵桓,“陛下,若是寻常之时,太平岁月,臣到无话可说。可如今国家危亡,社稷板荡,一分一毫的力气,都要用在抗战之上。这也是陛下长久以来的谆谆教诲,臣旦夕不敢忘怀,又如何会因为忧谗畏讥,便同流合污!”
卢天象依旧义正词严,而且丝毫不会引起怀疑,他的确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干下去。
赵桓点点头,悦道“卢天象,朕劝你一句,你千万不要改自己的脾气,不管谁劝你,都不要听。只要朕还是大奉的天子,你卢天象就是朕的左膀右臂,是朕的一年镜子,朕宁可食无肉,不可无你卢天象,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卢天象虽然直了些,可又不是傻子,稍微思量,便欣然点头,“请陛下放心,臣答应陛下,只是臣却要违背徐大人的交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