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兴大奉 > 第一百三十七章 论军

第一百三十七章 论军(2/2)

目录

“去把熊卿他们都叫来吧。”赵桓揉着脑袋,烦躁道。片刻之后,张九葳熊古窑带领一众将领,当然也包括李邦昌和宋杲武两位宰执,能叫上名的人物悉数到场。

赵桓看了看大家伙,只见张九葳老迈不堪,腰背塌下来,满脸皱纹斑点,眼眸浑浊不堪,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威风。

兄弟惨死,张九葳最后的一丝精气神也被耗光了,他的身上,就连半点经期生都没有了。

赵桓沉声说道“给张老将军搬个椅子来。”下面的侍卫急忙搬来椅子放在张九葳的身后,老头颤颤哆嗦,向赵桓谢恩,而后缓缓座下。

赵桓看了他半晌,脸上严峻的神色消失了不少,变得柔和起来。

“朕想和诸位说说我朝的军制弊端,没有问罪的意思,也不会针对你们某人。说到底,眼下的大奉国还没有逃出生死光头,需要整军经武,既是保国,也是护家。可在整军之前,军中的事情总是要说清楚的。朕先给大家伙抛砖引玉”

简单开场白之后,赵桓沉吟道:“自打太祖立国之以来,我大奉军制日益完善,挑选天下精悍士卒,放置京城。由三衙统兵,枢密院负责调兵,尊奉皇命,安国安民,总体来说,这样的军中制度是利远大于弊。”

找准了方向之后,就能发现,大奉太祖定立的国策,对于军队的安稳还是很有用处的。

可现在军中日益衰败,问题出自哪呢??

“天下承平日久,尤其是在和辽国签订晋阳之盟后,我大奉国几十年来不动兵戈,军中逐渐衰败,失去了战力。在经过西凉之乱,几场大战下来,几乎是连战连败,折损兵马无数,这就证明了我们的军事制度,不行!”

赵桓把目光放在了张九葳的身上“所谓穷则思变,如何对付西凉的威胁,就成朝野上下最为头疼的难题。在这种时候终究还是有人会站出来的,张卿的先人,张宗保!”

提到了先人,满眼无声的张九葳,总算是有了一丝精光。

可赵桓话锋一转,又说到“彼时军中部队,人人不思进取,遇敌即退,皆不堪用。张宗保便招募乡亲族人,以敢战士从军报国,守护大奉西北边关,铸就我国长城!”

“那时的敢战士人人勇猛,善于作战,武艺弓马娴熟,比起西凉大辽的勇士,不遑多让,故此能在阵前屡立战功,打出了赫赫威名。但是,这些敢战士,总归非朝廷之兵。他们多为将领豪强的族人乡亲,也有不少归附的蕃兵,其中更有被朝廷发配的边jiāng • dú罪人。”

“这些人固然英勇善战,但长期以来,他们只认上将虎符,不知天家玉玺,心中更是无君无父,从军作战,想的只是金银珠宝,荣华富贵,把打仗变成了升官发财的生意!”

赵桓说到这里,再看熊古窑、曹文昭,还有其他将领,纷纷跪下,各各战战兢兢。

张九葳稍微片刻,也艰难起身,马上要跪下,却被赵桓抓住了胳膊,让他坐下别动。

“朕已经说了,今天不是问罪,你们用不着怕,朕想找个出路,找个能让大奉活下来的办法。”赵桓沉吟道“各地豪强,争相报国,这是好事,敢战士为国戍边,流血牺牲,这也好事。奈何长久以来,自上而下,从一方主将,到下面的指挥使,甚至军中统制,人人手下都有一群亲信,人人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若是能彼此互相竞争军功,一心报效朝廷,朕也不说什么了。可事实上呢?各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一遇战事,互相拆台。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别人死了,你才能往上爬,才能占据好位置。保存实力,指挥不灵,人心不齐,这就是我们时常战败的原因!朕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亲临军营和张老将军一同压阵督兵,将军士总算是逼退了耶律师。”

“可接下来呢?朕人在滑州,就有人开始明目张胆,坑害同僚,更是陷害主帅于为难之中,军中同袍大多都丢了性命!朕着实不知道,是不是要每逢战斗,都得朕来督军,又或者朕这根龙纛,还能压住你们几天?”

“从上到下,各级将领都是如此心思,到了最后,张师种,堂堂一路经略使!身边只剩下几百亲信,其他人全都溃散逃逸,这就是大奉的兵马,若是下次匈奴再来,是不是就该轮到朕了?”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