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文官改制(1/2)
“天下诸般大事,无过于抗战。自匈奴入寇之日起,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抗战守土,匹夫有责……”
赵桓再次把自己借鉴的这套主张说了出来。
差不多在一个月之前,匈奴刚刚抵达太平城的时候,他就曾慷慨激昂讲过,只不过那时候的朝堂百官对此无不将信将疑。可是到了今天,赵桓在没有往日的激烈,反而平静了不少,好像说家常话一般,可是在场的人都探身倾听,丝毫不敢怠慢。
毕竟当你做不到的时候,喊得再凶也只是对空输出,就跟耶律种曳对赵阖说的一样,乘一时嘴角之快罢了。
但当你有那个实的时候,哪怕只是轻声细语的话,那落到别人耳中也是平地惊雷!
虽说御马场称不了一场大胜,可是打败了匈奴,这就足以改变赵桓在所有人心目中的地位。
自奉高祖之后,赵桓差不多是大奉最有权势的皇帝了。
衰六世之轻烟,驱逐匈奴,光复河山,就在眼前!
好吧,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坚定抗战之决心,是我们战胜匈奴的第一点。至于第二点,就是抗战之策略,朕还是那句话,大奉和匈奴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匈奴强大奉弱的态度还没有因为这一场战争就改变,接下来还会有更残酷的战斗等着咱们。这次咱们是仓促应战,匈奴也只是试探。”
赵桓语气渐渐严肃,众人更是打起了十二份精神,听得更加仔细,甚至频频点头。
“如果朕的判断没有错误的话,那么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匈奴会暂时停止对我朝的大规模用兵。但是最迟秋后,那时间草枯马肥,耶律师定然会再次南下,留给我等君臣的时间也不过几个月罢了。”
“在这数月之中,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多,第一,咱们要把耶律师赶出黄河以南,要收拢河北溃散兵力,最好能沿着北方三镇建立起可以迟滞匈奴进攻的大型据点,还得沿着黄河构筑堡垒,等到下次开战,绝对不能像今年一样,随随便便的就被耶律师打过来。军备力量要增强,城中的老弱也要转移。河道要拓宽以免再次被匈奴拦截,太平城中要增加粮草军械储备。最重要的,我们得集中兵力,解晋阳之围,不管河东怎么样,都要把白安白将军将军救出来。”
赵桓每罗列出一件事情,垂拱殿中的宰执重臣都要思考一下,甚至窃窃私语在摇头不止。
放在赵桓登基以前,想做成一件事情,那都是不可能得。
现在这十几件难上加难的事情都被罗列了出来,只是想想,就让人头大,就连李邦昌都暗自摇头。
不过事情在难,想必也不会难过跟匈奴交战。
御马场大战下来,被洗礼的不仅仅是赵桓和将士,在场诸公也都清醒了一翻,面对这种艰难的事情,大家伙还是没有退缩,一个个都挺直了胸膛。
赵桓却没有给大家伙分派任务,目光渐渐转向张彦昌。
老张一得到眼神指示立马站出来,先是向赵桓施礼,而后朗声道“陛下,我大奉自立国以来,就面临着冗官过的多的问题,期间更是经历了青苗变法和历庆新政,目的都是裁减冗员,而方法则是三省制度,使得名位相符,节约财政开支。”
“不过老臣以为三省也不算完美,而且三省虚化,枢密使权柄增加,设立三司使,这些措施都和前朝亡国,朝政崩坏,战事不断有关,是为应对辽国入侵和收复西凉准备的。”
说到这里,张彦昌停了下来,似乎是在斟酌词句,坐在龙椅上的赵桓把话接过来:“看来张大人不知道该怎么说,那就让朕来说吧,咱们现在的情况比起前朝亡国要糟糕很多,匈奴更是比那些造反的人凶狠。往后朝政要更加往战时调整,需要倾注更多的力量,所以管制也是要跟着调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