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煤都(2/2)
整个片子的配乐配曲提纲整理出来,这个还需要回去和殷老师王老师商量,歌曲也要回京城录制,暂时又没事了,就是等着大家把镜头录回来。
全片最终以江总的讲话收尾中华民族,永远不会被灾难打倒,我们一定能团结起来,获得最后的胜利。然后一曲五星红旗结束全片。
片尾,军旗招展党旗烈烈国旗升起,一组战士们泡在水里,睡在堤岸,长眠他乡的照片以及群众哭送子弟兵的镜头配上为了谁。
战士们奋不顾与决口战斗的时候,团结就是力量响起。
这里他做了一些更改,边疆换成了江州,泉水用江水替代。
中间江州段送别时插上一曲清婉的歌曲边疆的泉水来平缓一下绪。
在部队集结出发,以海陆空的姿态奔向战场的时候,张彦明用了一首咱兵的人。
整体音乐他准备用黄河大合唱的配乐,在灾部分加上筝曲十面埋伏和琵琶将军令。
接下来的几,张彦明白参加灾后重建动员大会,晚上整理思路策划纪录片。
……
那就,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吧。
这个国家曾经一度迷失了自我,造成了至少一代饶心灵缺失。
到处都在鼓吹娱乐,鼓吹奢糜,为了驳眼球枉顾着道德人伦。
在记忆里,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国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口号,主旋律成为了落伍,成为了大众嫌弃的东西,军人几乎消失在大众视线里。
张彦明不是圣母,也不是什么政治人物,但是他知道,不管什么时候,国都应该是地球上每个人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新闻报导的侧重和偏颇所造成的心理引导是无法估测的,为什么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公信力直经下降?不得不在这里他们的功劳真的特别大。
水火无这个道理千百年来没有人不懂,再强调该不在意的人还是不在意,至于豆腐渣工程,那是管理部门的事,全国老百姓再义愤填膺有什么用?又有什么意义?
洪灾已经发生了,再去反复的叙述,一遍一遍的揭起受灾者的伤疤又有什么意义呢?
伟人过人定胜。是人肯定能胜过大自然吗?不是,他是,在大灾大难大事件面前,人们就会空前的团结起来,并获得最后的胜利。
张彦明觉得未必。
关于洪水的纪录片就只能去纪录洪水的无和灾后的惨状人们的悲伤无助吗?
张彦明觉得纪录片也需要去表达一些什么,而不是仅仅起到一个记录的作用,应该也要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
今年的主要重灾区在上游的南口前镇,城市这边只是被洪水路过,城市受灾人群没有前年多。
从煤都城顺着浑水河往东北去,过了水库,基本上都是历年来河水洪水冲积在山间形成的河滩平坝,这边的老百姓就集中生活在滩坝上。
张彦明知道,这是一段多灾多难的河道,在以后,洪水隔几年就会幸临一次,只不过因为城市的发展,它能获得的战果越来越,战线也越拉越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