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拜师(2/4)
卫无忌赶忙避让开来,不愿意受此大礼,但萧易的固执让他刮目相看,只要他不愿受礼,萧易就不愿起身!卫无忌犟不过,只好生受了。
萧易高兴的站起身来,语气诚挚地说道:“先生为了父亲的事业,倾尽了所有,弟子的这一拜又算得了什么,只是眼下时局艰难,还请先生能够助弟子一臂之力,找寻父亲,澄清宇内,再造乾坤!”
前世萧易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对古人这种拜师之事很是向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只要能够拜得高人为师,就有第二次更高生命层次觉醒的机会!
何为传承?绝不仅仅是学习华夏的典籍和思想文化,萧易现在认为,更重要的是师父的言传身教、行为师范!
这个天下,没有那么多的聪明绝顶天赋异禀之人,众生不过大多数都是庸庸碌碌之辈,萧易知道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没有师父的指引、督促、耳提面命,一个普通人,凭什么能够像刘备一样逆袭成功呢?
况且刘备的成功那也是拜访了无数名师,学到了真本事,才有之后的三分天下,青史留名!
当然,萧易也不得不承认大环境对于这种师承的破坏力,这就使得很多学问道行很高的人,找不到传承衣钵的弟子,因为,根本就没有多少人来拜师学艺,名师哪里去传承自个的一生所学呢?
现在的人,还将拜师这种最具性价比的文明传承视为封建文化的糟粕,鄙视之,妄薄之,殊不知,却却失去了开启自己第二次生命,开启自身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当然,若是拜倒在德行差的人门下为师,那就是不好的结果了。
所以,萧易对这次的拜师是极为重视的,再次说道:“先生,以后我就叫先生你为师父了。等回到轩辕城,我要按照拜师礼仪,让所有人知道,从今往后,你就是我萧易的师父。”
古人是如何行拜师礼的吗?
古人非常注重品行修养,学师德,谢师恩。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俗谚中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古训中也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
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礼记内则》就规定,儿童十岁时出门拜师求学,不论是进私塾,还是入学府,都要行拜师礼。
古代的拜师礼,过程比较繁复,由此也可见古人对拜师的重视和尊重。从现在来看,拜师礼大致分为这五个步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