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忧虑(1/3)
王承恩将其放入袖中口袋,侍立一旁继续伺候着朱由检。
“三法司审判怎么样了?”他问的是凤阳失陷的罪人,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杨一鹏,巡按监察御史吴振缨,太监杨泽这主要的三人。
王承恩有些尴尬的说道,“杨泽在狱中自知辜负皇恩,在狱中自尽而死;吴振缨判遣戎戍边;漕督凤阳巡抚杨一鹏,斩。”
“凤阳其他失职官员,皆是战死徇国而死,不再查究。”
“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张仁学,已是查清凤阳祖陵破洞只是野间狐兽等打洞而已,并不是人为盗洞,皇爷可以安心了。”
崇祯仰天而道,“祖宗保佑,祖陵平安,朕终于放下一颗悬着的心了。如果祖陵被盗不能安宁,朕心何安?”
说着说着,眼眶泛红,语音也变得哽咽起来。
王承恩赶紧跪地道,“这都是奴婢等,和朝廷百官疏于王事,让皇爷担心了。”
朱由检摆摆手,转忧为笑道,“你这个老东西,倒是嘴滑。”
随即他朗声道,“都起来吧,这事与你们无关。都是我这个皇上做的不好,百官殆政所致。”
说完他又长长叹息了一声,里面尽是无奈。
沉默了半天,朱由检自言自语道,“该授予其正式上密疏通道的资格了。”
王承恩则是老佛入定,静静的站在那里低眉垂首,默默的听着。
密疏,在明代,又称密奏、密疏言事、密封言事、密揭、实封、封事等,有别于普通章奏的一种特殊上行官文书,与题、奏本相比,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而不需内阁票拟、不假他人之手而高度保密,亦不经六科发抄等。
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批答及时,当日接到密疏多以当日批答,最迟第二天也会批答,决不会拖之第三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