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锦衣夜行,绣春刀上的斑斑血迹(3/4)
再后来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
这种举动,自然是当时的明太祖很是不高兴。
这种行为,实乃大逆不道,不管哪个朝代的皇帝闻知,都会不高兴。
再加上传言有人说他与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杀,当时明太祖朱元璋还为此事切责蓝玉,不过当时还没动杀心。
毕竟当初,蓝玉功大于过,再加上明太祖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但是因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
可谁知蓝玉犹不改过,侍奉皇上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导致明太祖朱元璋多次责备。
说实话,这种居功自傲的将领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到了这个地步,目无皇权,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在后来等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
但是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私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难道我蓝玉真不如宋颖二公?实乃荒唐!荒唐!”
此后上奏言事,明太祖朱元璋更加不高兴,也就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这也导致蓝玉越发怏怏不乐。
到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无法驾驭蓝玉,就动了杀心。
借此机会,在1393年,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明太祖朱元璋终于找到机会,最后蓝玉本人被剥皮实草,还被抄家灭三族,并株连杀掉了约一万五千人。蒋瓛在“蓝玉案”后也被朱元璋赐死。
当时,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意气风发,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明太祖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为警诫群臣,明太祖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为《逆臣录》!
史称“蓝玉案”!
这场案件以后,整个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等势力又一次大洗牌,加固了明朝的统治,解除了一定的隐患同时,也死了许多无辜的人。
不过这就是帝王家,这就是权力之争!
蓝玉的居功自傲,最后用自己乃至其三族之人,都用鲜血性命来偿还。
至于锦衣卫第三任指挥使,名为纪纲,自身的下场自然是不幸的,被凌迟处死,但是其三族之人,相对蒋瓛来说,则是好上一点,至少保全了性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