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贵圈真乱(3/3)
在周围人看来,这可能有些不明智。但她知道,路易十五死后,杜巴利夫人就迅速失势,再没有什么波澜,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大革命时期,不知是出于对老国王的感情,还是出于对王室的忠诚,或者是有恩必报的信念,她散尽家财投入保王事业,因此被推上了断头台。
与这位著名qíng • fù为敌,暂时会有些紧张,但长期来看没有什么危险。
另一方面,从交际圈的态度来看,敌视杜巴利夫人反而会获得支持。路易十五也很明白,杜巴利夫人的出身实在有些上不了台面,疏远她是任一个“珍惜名誉的贵族”都会做的事;所以,玛丽这么做,只会让他不舒心,但却不至于使他动怒或反感。
他从不是一个明君。虽然刚刚登基的时候,他曾经获得过民众的爱戴,被恭敬地称为“被喜爱者”,但很快就因为好大喜功、骄奢淫逸而败光了名声。
对那些让他不舒心的人,他的手段就是远远地打发走,不管对方是否对国家有利。
会不会一怒之下拖出去砍了?
就像中国古代一样,君主的权力总是受到各种因素制衡的;而在欧洲,制衡的力量甚至比在中国还大得多。
教会是一个,贵族又是一个——两者都是君主集权的敌人。
而体现贵族权力的一个最重要地方,就是高等法院。如果高等法院不判死刑,国王也没有办法任意砍谁的头。
再说,她可是奥地利的公主,砍她的头就意味着战争。
所以,虽然对杜巴利夫人很抱歉,但形式使然,她只有选择这颗软柿子捏了——这柿子看起来还硬挺着,但她知道,内里只是一团棉花。
被三姐妹带着,像蝴蝶一样在各处转悠,一口气记了一大堆名字,玛丽觉得脑袋几乎要爆炸了。
以往会有助理在一旁暗暗用手机记下这些人和名字,现在孤军奋战,让她分外地想念聪明能干的小周。
她找了个借口说要单独待着,把心情不太好的三姐妹打发走。
正想理理头绪,回顾回顾名单,余光又瞧见杜巴利夫人又朝这个方向走过来了——这位夫人还真是不死心。
玛丽眼珠一转,捉住了郎巴尔夫人的身影,走了过去,甜蜜蜜地揽住对方,打了个招呼。
恰恰避开了杜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