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开局继承博物馆 > 第136章 第 136 章

第136章 第 136 章(2/2)

目录

吴普给老陈回拨了电话:“陈叔,那一千万你是不是打重复了?”

老陈深吸一口气,说道:“是老爷子让打的,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

意思是让吴普打电话问骆老爷子。

吴普说:“那您能给我个老爷子的号码吗?我问问怎么回事。”

老陈:“…………”

这小子是一点都没把老爷子看在眼里!

老陈给吴普报了个号码。

吴普挂了电话就给骆老爷子拨过去。

“爷爷,您怎么又给我打了一千万?”吴普开门见山地问。

骆老爷子冷哼一声:“我不想让别人说我认回来的孙子穷得去吃路边摊。”

“您这话就不对了,吃路边摊怎么呢,别人粤省的富豪还自己开路边摊,哪有那么多穷讲究。”吴普辩驳道。

骆老爷子道:“给你你就收着,就那点钱还烫着你手了不成?”

骆老爷子今天腾出手来想给孤儿院那边捐点钱,才知道吴普把刚到手的一千万直接划拉过去了。

这小子的养父母一个是刑警,一个是老师,倒是把他养得根正苗红。

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孙子,没认回来也就算了,认回来后他不可能再让他过苦日子。

骆老爷子说道:“你看看你,连辆能开出去的车都没有,传出去像样吗?”

既然骆老爷子非要给,吴普也没有坚决不收的道理,他笑着说道:“那好,我一会就去买辆车,以后常去看您。”

苏轼给观众打了个招呼,就问吴普无人机是什么玩意。

吴普给他讲解了一下原理,苏轼听不太懂,但大受震撼。

得知从过去的油灯...蜡烛到现在家家户户普及电灯电器其实只花了不到一百年,苏轼更是久久不能言语。

要知道从他们自认为的鼎盛时期到靖康之难,也只过了不到一百年而已。

短短百年过去,世界居然能有这样天翻地覆的改变,这是身在其中的人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的。

两个人边走在空荡荡的园圃里边聊着近现代历史,一个用的是现代口音,一个用的是北宋官话。

有系统这个wài • guà作为沟通的桥梁,吴普和苏轼聊起来没什么障碍,观众们听起来却十分奇妙——

“馆长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翻译呢,翻译呢,馆长别只顾着聊天啊!!”

“好奇怪啊,我听着听着,连蒙带猜地也能听懂了。”

“我觉得刚才那句话的口音和我们这边的方言有点像。”

“我也觉得有点像我的家乡话!”

“我不一样,我从小只会说普通话,但听着听着也顺耳起来了!”

“语言本来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我们的文化又没断绝过,语言当然也是一脉相承的啊。就算南方北方西边东边有区别,慢慢讲慢慢听,总能听出许多同根同源的东西。”

“那是,我的一个湘省同学讲起话来跟连珠炮似的,贼快,我听得一脸懵逼。可她要是慢慢和我讲,就算是讲湘省话我也听得明白。”

“等会,这只是演员啊,大家不要入戏太深,弄得真的是在搞古今对话一样。”

“演员不演员的不重要,馆长的讲解真是深入浅出,我听完都感觉心里有了个近代史纲!”

随着太阳高高升起,上班族鱼贯出门,开始进入漫长而乏味的地铁公交通勤时段。

他们带着耳机,或听歌或看短视频打发时间,有人收到直播间开播的消息后就点了进去。

直播间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见评论区气氛良好,还有自认为已经能听懂苏轼讲话的人在义务充当翻译,不少新来的都觉得有趣,顿时都留下来不走了。

不少人都想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能听懂这直播间里的“北宋官话”。

姚桃桃就是其中之一。

姚桃桃是个初一生,爷爷是语言学教授,一家人即使是暑假期间也维持着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这天她早早起来,给自己盛好粥,悄悄挪过餐桌上的熊猫筷枕充当手机支架,准备边吃早餐边看直播。

昨天她关注了一个新直播间,是个她没听说过的博物馆,但是里面有七只猫猫,不是一只,不是两只,而是足足七只!

刚才她就收到那个直播间开播的消息,自然想要进去吸吸猫。

姚桃桃坐下后暗搓搓点开了直播间。

姚爸爸瞥见女儿的动作忍不住教训:“吃饭还玩手机,你是越大越不像样了!”

姚桃桃说:“我不玩,就是看看,最近不是有研究说‘能够一心多用的人更容易成功’,我这是在开发大脑呢!”

姚爸爸气结,正要再骂,就瞧见自家老爹端着粥出来了。他立刻说道:“爸你来得正好,你好好说说她,以前每天一到家就抱着手机不放,现在放假更是连吃早饭都要...看什么直播。”

姚教授放下粥,没立刻教训孙女,而是笑呵呵地问:“桃桃,你看的什么直播?来,给爷爷也看看。”

姚桃桃闻言高高兴兴地把音量调大一些,把手机转向在自己旁边落座的姚教授:“爷爷你看,这是个正准备重新开馆的旧博物馆,馆长可年轻了,还有七只猫!”她边介绍边看了眼直播间的情况,有些失望地说,“今天馆长不去看猫,好像请了个小演员来演东坡先生。”

姚教授听着孙女噼里啪啦一通介绍,本来还没理解是怎么回事,就听到直播间里传出吴普和苏轼的交谈。

吴普两人的对话已经从近现代的发展历程转到了吴普打算怎么利用这些空园圃。

吴普好奇地问起苏轼他们那会儿都种些什么花。

没经历“黄州惠州儋州”的苏轼还是很有雅兴的,挨个给吴普介绍起自己的园子和别人的园子。

宋人爱花,城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花,要不然每到花开时节别人都以赏花为由搞交际,你家连个花骨朵都找不到,那可就太不合群了。

他们不仅种花,还爱簪花,喜事簪,乐事簪,聚会也簪。

有些隆重的场合还规定文武百官必须簪花才能进去,台谏的人会像纪律委员一样杵在那里挨个检查,查到谁没戴花就喷你御前失仪!

据说韩琦在扬州当一把手时养出一株连开四朵“金缠腰”的芍药,高兴之余算着花开的日子邀来的三位客人赴宴,席上兴高采烈地剪下四朵“金缠腰”和客人们一起簪上。

后来这四个人都官至宰相。

这便是传说中的“四相簪花”,四相之中有韩琦、王珪以及大名鼎鼎的王安石。

还有一个人却是不太确定,有人说是陈升之,有人说是吕公著。

第四个人之所以会有争议,是因为本来韩琦看好的第四个人突然生病不能来,韩琦就准备从过往扬州的朝廷官员里逮一个宰相苗子来赴宴。

最后韩琦到底逮到谁,史书里也没正儿八经记载过,只有当时的人记录奇闻异事时随手记了一笔。

吴普问起苏轼知不知晓那神秘的第四个人到底是谁。

苏轼却是没听过此事,他斟酌着说出自己的猜测:“应该是陈相公吧。陈相公熙宁年间确实当过宰相,只是后来他与王相公政见不合,称病不上朝,后来便罢相归乡去了。王相公当时会举荐他为相,想来以前是有过交集的。”

熙宁变法期间朝廷里几乎是王安石说了算,他肯定不会把不了解的人举荐上去。

提到熙宁变法,苏轼神色又有几分沉郁。

吴普笑道:“我回头试着种一株‘金缠腰’出来让你也簪一簪。”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