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3/3)
吴普顺嘴给苏轼介绍了几个天文纪录片,让苏轼有空可以看看。
当然,说完后吴普忍不住多叮嘱一句:“晚上别看手机看到太晚。”
“你怎么知道我看到很晚?”苏轼说出自己的疑问。
吴普一脸深沉地看着他:“你的黑眼圈告诉我的。”
苏轼:“…………”
吴普把事情都安排完了,系统也表示大门、围墙以及生活区的安防系统改造工作以及准备好了,明天即将开始为期三天的改造。
吴普对系统的办事效率非常满意,又问系统:简历筛选出来了吗?有没有适合的应聘者?
系统:…………
系统:宿主并没有让我负责筛选。
吴普语气十分诚恳地说道:我现在说了。
系统再度消失。
吴普笑眯眯地忙别的事去。
结果没过多久,系统又回来了,说是科普值突然暴增。
吴普微讶,看了眼系统列的数据,奇道:二次传播也能获得科普值?
他找到了峰值最高的点。
那是有一群业界大佬齐刷刷分享了苏轼唱的《水调歌头》,还情真意切地写了乐评分析。
接着又有一群语言学大佬转发分析说经过他们反复推敲,这是复原的北宋官话。
这在苏轼的口语上体现得并不明显,但《水调歌头》更偏向书面语,所以他们一下子就认了出来。
而且他们一致认为,苏轼平时说的“方言”应当同样是在复原北宋官话。
以前也有人试着复原古汉语,可是听起来总不那么流畅,运用起来远不像苏轼这样轻松自如。
希望这样的好作品越多越好!
这两个圈子本来没什么交集,现在双方却在同一个话题底下会合。
这本来就够稀奇了,结果他们的学生、同僚、好友又呼拉拉地扩散了一圈,其中不乏颇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
这一系列操作自然直接把苏轼唱的《水调歌头》推火了。
这也就导致吴普手头的科普值突然暴涨。
系统肯定了吴普的推测:可以,只要观众从中得到启示就能增加科普值。
吴普觉得自己可以原谅系统那些天价功能了。
二次传播也能获得科普值,那不是躺着等它涨就行了吗?
别的不说,今天刚直播出去的《玉盒生死恋》以及它涉及的全息投影技术肯定也在酝酿着一场热度风暴。
系统提醒吴普:现有科普值已破百万,是否进行抽卡?
作者有话要说:
吴馆长:才刚到账,你就提醒抽卡,我怀疑你在骗氪!
统统:没有的事
*
更啦!
注:
①牛郎织女的传说:参考百科以及科普文章《“织女洗澡,牛郎偷衣服”的情节,是从哪里来?》
②七夕习俗:参考文章《细说中国古代的妇女节——七夕乞巧民俗事象论》
③《迢迢牵牛星》《青玉案》《鹊桥仙》:都是高考必背古诗词(bushi